wineast
财经 | 宏观 | 国内 | 国外  投资 | 风投 | 天使 | 私募 | 产业 | 并购 | 投行  证券 | 金融资本 |  创 业 板 
商机 | 公司 | 产品 | 供求  学院 | 创业 | 管理 | 连锁 | 投行 | 理财 | 贷款  机构 | 投资机构 |  外商投资 
服务 | 展会 | 招聘 | 名录  市场 | 项目 | 投资 | 专利 | 技术 | 产权 | 连锁  互动 | 创业社区 |  有问必答 
您当前位置:中国创业投资网 >> 新闻频道 >> 投资资讯 >> 风险投资 >> 浏览文章

创业者不要跟风要改变世界 必需回归产品本身

2015-4-17 6:07:16钛媒体 【字体:

    眼下互联网创业市场(创业本身已经成为了一门生意)上,盛行着一股创业就要改变世界的风潮,人人都有一种气吞山河的气势,其实仔细思量会发现这很可怕。改变世界的愿景本身并没有错,但是如果是为了改变而改变,那么可能就有一点本末倒置了。

    买彼得蒂尔这本书,完全有种跟风的原因。买回来后用最快的速度给看完了,却并没有产生太大的思想冲击,整本书的内容很平淡,讲得内容也不过是一些被成功学家讲过无数次的东西,那就是创新思维的重要性。

    彼得蒂尔告诉我们,不要关注从1到N的过程,而要从0到1去思考,寻找一个别人没有找到过的思考角度,然后成为这个细分市场的垄断者,获取绝对利润。其实这不过就是把一个普适的道理给高深化了,翻译过来就是告诉创业者,不要做市场的跟随者,而要成为市场的创造者,寻找蓝海市场,以创新思维去引领市场。

  我们总结一下这里面的几个关键词:

  创新思维、蓝海市场、垄断性市场和绝对利润。

    如果对成功学感兴趣的朋友,一定不会对这几个词陌生,翻开过去十多年市场上的成功学书籍,通篇讲的都是这些东西。然而为什么《从0到1》在科技圈会那么火呢?其实根本性的原因,恐怕是彼得蒂尔头顶上的那几个光环:Paypal创始人、硅谷创投教父和Paypal黑帮。

    熟悉科技圈的朋友都知道,特斯拉的创始人、SpaceX的创始人,都是PAYPAL黑帮的成员,而这两家公司也是当今最热门的科技企业之一,特斯拉的火爆稍微了解一点互联网的朋友都知道,而SpaceX更是最具有未来感的企业,而且已经获得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正式合同。

    还有一个原因,恐怕就是跟风炒作了,这就像皇帝的新装一样,大家都说好的东西你说不好就显得自己没见识了,更何况这本书的底页上还有那么多大佬的推荐。

    有人会说这本书对垄断经济作出了一个全新的思考角度,那么艾瑞克只能说您可能并没有认真去读这本书了。对于垄断经济的争论由来已久,彼得蒂尔在书中也早就已经写明,这并不是彼得蒂尔的独创观点,而是经济学家们争论了很多年的话题。

    不要跟随市场,要改变世界

    眼下互联网创业市场(创业本身已经成为了一门生意)上,盛行着一股创业就要改变世界的风潮,人人都有一种气吞山河的气势,其实仔细思量会发现这很可怕。改变世界的愿景本身并没有错,但是如果是为了改变而改变,那么可能就有一点本末倒置了。

    如果仔细的去回顾历史,我们会发现,创新这事,其实带有极大的偶尔性和时代性。

    改变世界这个词之所以这么火,可能还得归功于乔帮主和他的“i”系列产品了。1971年,16岁的乔帮主经人介绍,认识了后来改变他一生的人—沃兹。五年后乔帮主成功的劝说了沃兹和他一起去推销APPLE1,从此开始了创业之路。

    这里艾瑞克并不是要来黑乔帮主的,只是借由乔帮主的事例来分析问题,艾瑞克本身对乔帮主是非常推崇的。但是整个市场在推崇乔帮主的时候,将所有的光环加到他头顶的时候,却在有意无意去忽略一些细节上的问题。

    Apple 1并不是乔帮主开发出来的,而是沃兹业余的一个个人兴趣之作,碰巧被乔帮主给发现了,并从中看到了一个巨大的潜力,在那之后开始到处去游走推销。后来的图形界面也并不是乔帮主独创的,他和比尔几乎同时发现了这种技术,并开始不遗余力的进行开发。还有后来的智能手机,苹果普及了智能机,但是却没有发明智能机,这一点似乎被人们给遗忘了。

    世界上第一款智能手机是摩托罗拉的A6188,它是世界上第一部具有 PDA触膜屏的智能手机。

    Apple 1的技术在当时甚至也不是沃兹独创的,在同一时期有很多类似的产品。所有的这一切,Apple 1、图形界面及智能手机甚至后来的鼠标键盘,都不是乔帮主的原创。乔帮主所做的,只是将所有这些东西组合在一起,在已有产品的基础上,进行精益求精的打磨,吸收最新的技术,将产品打磨到极致和易用,让每个人都能够会用和爱用。

    不要跟随市场,要改变世界,是乔帮主一生的宗旨,这句话本身并没有错,但是却被人给用错了!改变世界是建立在已有的世界基础上,将不合理的东西进行合理化,将复杂的东西简单化普及化,用最精益求精的态度去制做产品,最终送到客户手中。而不应该是为了改变世界而改变,为了创新而创新。

    沃伦伯格提出了一个探究模型:“Why(为什么)—What If(假设…会怎样)—How(如何实现)”,这个模型是一个探究系统,目的是为了让人可以获得多角度思考的能力;彼得蒂尔在《从0到1》中也提出了一个反向法则,即在你想做一件事前,先将主流思想写下来,然后往相反的方向去思考。

    他们建立这些模型的目的,是为了让人们可以有一个不同的思考方式,其实说简单了就是“逆向思维”,其实都不是什么新鲜的概念,也算老生常谈的话题了。这里教出来的只是一种方法,但是却并不是完全正确的,也并不适用于所有人。

    前面说到创新这事具有很大的时代性和偶尔性,历史也是由一个个偶然相连而成的,只是这种偶然背后又有着某种必然。比如乔帮主认识沃兹是偶然,发现 Apple 1原型机是偶然,看到图型界面是偶然,发现鼠标键盘也是偶然。

    但是他终将成功却是必然,因为他具有发现未来的眼光,即便没有沃兹这个最初的引子,他也一定会成就其他的事业。因为当时的美国科技事业、IT和互联网产业到处都是空白,这些空白注定是需要乔帮主这样的人去填补的。这就是艾瑞克所说的时代性。

    创新思维是不可培养的

    我们去书店里看一看,书架上摆放了一排排的成功学书籍,企业大佬的传记。书上、网上和电视上,天天都能到有关于创新思维的新闻,整个世界都在大声呼喊:我们要培养创新思维,企业发展的过程中要坚持创新体制改革。可是创新思维这事,真的可以培养吗?又是哪些因素限制了我们的创新思维?

    创新思维说的通俗点,就是天马行空胡思乱想。  汽车、火车、飞机、轮船及我们所有习以为常的东西,在古人看来,都是天马行空的产品。在飞机出现之前,如果你跟别人讲,你要把一个巨大的铁块送上天空,人家会说你疯了,甚至被斥为异端邪说送上火刑架。

    喜欢读历史的朋友会发现,越是乱世越是名家辈出,越是太平盛世,反倒越难出现重大的文明发展。中国历史上文明最繁盛的时候,莫过于春秋战国和隋唐之际,这两个时代也是中国历史有名的大乱世,但是大量的科技文化都是在这个时候出现的。当然艾瑞克这里不是在鼓吹乱世,而是想说明,文化越是趋于统一,思维方式越会变得单一化。

    很多学者都在研究美国为什么拥有那么多的创新技术,而我们国家却只能从他们那里模仿和跟随。每当我们谈起四大名著,五千年悠悠历史的时候,都在嘲笑美国是一个没有历史的国家。在艾瑞克看来,这其实是大错特错。

    众所周知的一个事实是,美国是一个移民国家,几乎全世界每个国家的人都大量存在。这些人从世界各地而来,将各自文化中最先进的部分带到这片陌生的大陆,在激烈的生存压力下抛弃了各自文化中的落后因素,最终全世界最优秀的文化在这里碰撞出惊人的火花。做为一个国家来说,美国是没有历史的,但是做为美国的人民来说,他们是有历史根源的。

    与其说美国没有历史,不如说他们继承了全世界的历史。

    美国的科技发展和欧洲的工业革命,都是在旧秩序的崩溃中涎生的。过去的一切观念都在崩塌,新的文明生态在重建,为了适应这样的变革,大量的高新技术不断的被创造出来。不是他们刻意的去培养创新思维的结果,而是在时代车轮的推动下出现的。

    所有的企业和个人都会衰老,最后积重难返,最终被历史的洪流所抛弃。诺基亚、摩托罗拉及大英百科全书等企业的历史告诉我们,传统企业企图依靠创新来改变未来,几乎是没有成功的可能性。那一个个倒下的巨人,他们难道不懂得创新的重要性吗?他们当然知道,但是对于一些企业来说,创新的前提就是终结自己,挥刀自宫的成本太高了。

    我们还拿苹果和微软这一对冤家来举例。

    先说微软的视窗系统。在软件免费使用的大趋势下,微软想要创新,就得将自己的视窗系统免费给用户使用,但是这也意味着微软每年要放充几百亿美元的营收,而这些几乎占据了微软总营收的一大半。

    苹果一代手机基本就相当于一个可以打电话的 iTouch,这又是苹果另一款著名的产品。苹果手机乃至于后来的 PAD 系列的整个设计理念,都是脱胎于 iPod。在后来的发展中,几个系列的外观基本上都已经定型了,每一代都只有很细微的改变。

    其实在乔帮主在世的时候,苹果系列产品的设计创新就已经进入瓶颈了,苹果各产品之间外型和功能越来越趋于同质化,各产品之间互相“打架”的情况就已经出现了。这些问题即便是乔帮主在世,也是很难解决的一个问题,只能说用户真的有些刁难库克了。

  创业者应该回归产品本身

    乔帮主的成功在于他想改变世界,更在于他拥有一颗对产品精益求精的心。他从来也没有为了改变世界而改变,而是立足于已有的产品基础上去发展的。从0到1固然是一件伟大的事情,但是从1到N也未必就那么的不可为。

    整个市场的繁荣,是由创新者和跟随者共同创造的,而且跟随者所创造的价值未必就低过创新者。正如前文所说,创新是具有极大的偶尔性和时代性的,在这个喜欢炒概念的时代,有一个词,可以用来说明,那就是奇点。

    创新是建立在跟随者的基础上,在某个特定的时代背景下,而发生的一种奇点变化。这个奇点很难被刻意捕捉到,在这之前,我们应该思考创新,但是不该迷信创新,而应该潜下心来打磨好产品,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微创新。

    最耳熟能详的恐怕就是蒸汽机了。世界上第一台蒸汽机是公元1世纪由古希腊数学家希罗发明的汽转球,是后世蒸汽机的雏形。约1679年法国物理学家丹尼斯制造了第一台蒸汽机的模型。蒸汽机前后经过了好几代人不断的改进,最终由瓦特改进到了最佳的状态。这其实就是微创新的一个最经典案例。

    苹果手机也是从第一代智能手机的基础上改进,加入新的设计而来的,所有的伟大创新都是从微创新开始。创业者在想要改变世界的时候,不如从小的地方着手,将微创新做到极致也是一项伟大的事业。


分享到:


网友评论:

  • 阅读排行
  • 本日
  • 本周
  • 本月
关于我们 | 免责条款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帮助中心 | 会员登陆 | 友情链接 | 订阅RS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