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本轮牛市沪指2000点涨至4000点,仅用九个月,实现从“无人问津”到“人
据中国结算最新周报显示,上周两市新增股票开户数168.41万户,开户数也连续4周超过百万,一个月开户604万户,不仅如此,随着A股持续暴涨及本周一人一户的限制放开,大批新股民涌进各大证券营业部开户,导致昨日中登公司的开户系统全面瘫痪。
至此牛市至极,近日新华社连发六文,致600万新股民,同时亦力挺A股牛市。
新华社:祖国发展了 股民才有良好回报
当前,A股市场异常火爆,再度吸引众多新股民蜂拥入市,开启股市掘金之旅。新晋入市的股民朋友们,在或者急急操作、或者彷徨踌躇、或因涨喜或因跌怒的时候,你们是否试过回归思考一个基本的问题,我们为何进入股市?
如果把股市视作一个赌场,博一把,拼拼运气,无异是陈旧、落后的观念。
如果是因为钱放银行怕贬值了,希望拓展投资渠道,丰富理财布局,是一种理性观念,但对于股市回报的根本逻辑还缺乏深刻认识。
我们要说,只有因为中国的改革,因为中国经济的发展,股市才能有良好的预期,股民才能有良好的回报。这是新股民选择此时进入股市的最可靠基础。
一些老股民说,A股不存在价值投资,上市公司乐于圈钱套现,股市就是一场大股东、机构与小散之间的躲猫猫游戏,最后吃亏的往往就是股民。这样的认识曾经流行于中国资本市场,既明显过于偏激、片面,也体现其欠缺对于市场更充分、客观的认识。的确,中国资本市场上市公司曾经屡屡出现“铁公鸡”、“不死鸟”、“信披不及时”、“内幕交易”等不良现象,监管缺失、处罚不严、股民权益保护不到位等情况也时有发生。
但伴随着当前中国经济步入新常态,全面深化改革的步伐加速行进,资本市场对实体经济的重要性被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证券市场日益规范,这将从根本上为资本市场发展提供难得的历史机遇和良好基础。
正如证监会主席肖钢在2015年监管工作会议上指出,新常态下经济调速不减势,量增质更优,将为资本市场发展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近年来,资本市场顶层设计、制度建设全面推展,上市公司监管力度不断加强,退市、强制分红、信披完善等制度日趋完善,市场环境不断净化,价值投资理念已然正在形成。目前A股的3000多家上市公司,作为各行各业的佼佼者和领头羊,代表着中国经济的实力与预期,整体投资价值毋庸置疑。
实体经济与资本市场的发展相辅相成,实体经济需要资本市场的催化,资本市场需要实体经济的支撑。只有实体经济发展得健康平稳,资本市场才有不竭的动力与源泉,反之,资本市场脱离实体经济只能是一时繁荣,得不到健康长远发展。因此,对于广大股民而言,唯有祖国发展了,股民才能真正、持续地获得良好的回报,这是包括所有股民在内的全体中国人的最大福祉。
新华社:别让股市涨跌左右了我们的生活
“要是我没抛就好啦”、“早知道我就买……”自从笔者的朋友炒股之后,诸如此类的话就常常挂在嘴边。大盘的涨跌行情成了他心情的晴雨表,影响了工作、影响了生活、也影响了健康,以至于笔者想约其吃饭前,都得先观察下大盘走势,以防不慎“踩雷”。
像这样的新股民并不在少数,炒股俨然成了支撑他们生活的重心。一时不看股,则觉生活无味;“宁可食无肉,不可心无股”。大盘上涨时心花怒放,看谁都顺眼;但凡持有股票稍有下跌,就跟变了个人似的,看谁都心烦。自己茶饭不思、夜不安寝还不成,周围人也得看他脸色,跟着遭罪。
事实上这绝非股民的正常心理,而是一种“股市焦虑综合症”。这种症状通常多发于炒股经验不足的新股民、以及热衷跟风的投资者中。由于这类人群本身对于股市投资并不是非常了解,盲目跟风,并且心态不够成熟,投机心理偏重,因此在面对上蹿下跳的股市时,往往难以控制自己情绪,故而引发心理焦虑。
而随着牛市的到来,大批新股民涌入,这种焦虑症也将迅速蔓延。如果发现自己或是周围的亲朋好友也有上述症状时,不要着急,其实要想根治此病也非难事,只需切记保持两心:一为平常心,一为初心。
首先,世上没有只涨不跌的股票,也没有只跌不涨的股票,在面对风起云涌的股市时,应做到不以涨喜,不以跌悲,时刻保持平静的心态,重视金融投资的同时,更要重视心理投资、健康投资,增强自我调节能力,这样能在变幻莫测的股市中如鱼得水,轻松愉悦的炒股。即使判断出现问题,不得不斩仓割肉,也会心甘情愿地为自己的不理智行为付出代价。
其次,勿忘初心。炒股仅是生活的一小部分,更重要的还有健康、工作、交友、娱乐等等。炒股的初衷本是为了服务于生活,让生活变得更为美好。如果本末倒置,辛辛苦苦炒股后却成了大盘的“奴隶”,每日患得患失,那岂不是得不偿失?
新华社力挺牛市:A股告别破净时代 并不意味见顶
当沪指一路飙升突破4100点,当创业板指数连创新高接近2600点,A股市场上不仅创造出一批百元股的神话,也随之“消灭”了所有的破净股。面对巨大的估值差异,A股“4时代”的资金将流向何方?
破净股低价股消失
近几日,在鞍钢股份大涨逾8%后,最后一只低于净资产的个股也告别了破净的行列。
在去年7月大盘反弹之前,沪深两市破净股曾高达138只,银行、交运、煤炭、房地产等板块是破净的重灾区,且以传统大蓝筹为主力。即便到今年3月中旬,破净股也还有6只。
这一幕与上一轮牛市极为相似。2005年6月,沪深两市破净股数还高达175只,但到2007年3月,最后两个破净股春兰股份和鲁北化工也被“消灭”。
有分析指出,破净股是衡量牛市的重要参考指标之一,但破净股的大面积消失并不意味着A股见顶。比如2007年3月,A股已无破净个股,但大盘仍走出翻倍行情。
在破净股逐步消失的同时,3元以下的低价股也已不复存在,10元以下股票也所剩不多,仅300多只。沪深两市价格最低的股票农业银行13日报收3.92元,距离4元仅一步之遥。
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注意低价股。海通证券首席策略分析师荀玉根指出,本轮行情启动来,低价股在前期表现并不尽如人意,但进入3月后这一情况正开始发生变化,低价股开始逐渐跑赢中、高价股,这与资金入市在蔓延、扩散有关。
市净率较低的股票仍有百只
尽管当前A股所有破净股都被“消灭”,但是沪深两市中除停牌股外,市净率低于2倍的股票仍有近100只,且以主板股票为主。
根据东方财富统计数据显示,市净率最低的十只个股集中在钢铁、煤炭和银行领域,分别是鞍钢股份、交通银行、宝钢股份、中煤能源、上海能源、中国银行、农业银行、工商银行等。
而市净率超过100倍则有12只个股,其中深中化A、黑化股份、宝诚股份和四川金顶的市净率超过200倍。
与此同时,作为衡量估值的另一指标——市盈率也出现巨大分化。据东方财富统计数据显示,除停牌股外目前两市仍有190只股票市盈率低于30倍。与市净率类似的是,银行股同为市盈率最低的一个板块,几乎大部分银行股市盈率都低于10倍。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沪深两市中市盈率超过1000倍的股票也层出不穷,其中长百集团的市盈率更是高达42190倍。资产重组、并购计划和概念题材是一些公司估值居高不下的主要原因。
面对巨大的估值差异,一些投资者迎着“市梦率”“市胆率”不断追高,也有不少投资者提前布局价值洼地。例如,每股收益同样在0.5元上下的农业银行和全通教育,却分别占据着A股最便宜和最贵个股。
资金开始关注“洼地”
资金如水,终会填满每一个洼地。面对创业板97倍、中小板62倍、深市主板34倍、沪市主板20倍的市盈率,资金会往哪流一直受市场关注。
事实上,A股告别“破净”和进入“4”时代,已说明了投资者开始寻找市场“洼地”。
在经历了蓝筹引领的“大反弹”、创业板引领的“大分化”两次剧烈的风格转换后,投资者或许更愿意选择偏向均衡的配置,估值过高的小市值股票将面临业绩公布的检验。
瑞银证券策略分析师杨灵修指出,历史经验表明小市值股票的重组并购承诺多数不能在日后兑现,估值亦无法被支持。去年的小盘股所讲的“故事”在2015年就需要兑现业绩,若进度低于预期,那么估值高点将再度出现,甚至有下行风险。
值得注意的是,近期恒生指数的暴涨和B股的涨停潮,令越来越多的投资者将注意力转向港股和B股市场,这也从侧面说明投资者对高估值小股票的忧虑。
在杨灵修看来,国内投资者开始回避高估值小股票而提前布局深港通,港股分流资金成为新的变量。
国泰君安策略分析师乔永远分析认为,本轮牛市的大背景为经济转型,整个过程中伴随着大量的并购重组,以及成长和转型对行情的引领。而进入牛市中期阶段,资金将寻找一切可以填平的洼地,这将促使极端化估值的回归。
新华社:投资股市是分享资本红利的有效路径
时隔7年,A股再次回到4000点。伴随着股指的节节攀升、成交额不断放大,新股民入市的热情也被极大的点燃,据统计进入羊年以来,已有近600万新股民“跑步”入市。面对这些兴奋、激动、又略带不安与茫然的股市菜鸟,新华网特别推出“新股民,你好”系列报道。希望通过我们的这一组文章,能够帮助你们更好的认清市场,了解投资,领悟股市如何赚钱、为何赚钱的奥秘。
羊年的A股比马年更显得“牛气冲天”,市场内外人人都在“谈股论金”,新股民每日海量涌入,人人都在期许获得丰厚的回报。然而,在享受这场资本盛宴之时,弄清楚投资收益的缘由是十分必要的。为什么现在投资股市能够赚钱?未来还能赚钱吗?答案应该是肯定的,因为一个分享资本红利的时代或许正在来临,当然前提是投资股市需要理性。
当前中国经济增长正从传统的高速换挡至中高速,传统推动经济增长的大工业、大化工模式难以为继,中国拿什么来稳定增长?国务院总理李克强说,要用“双引擎”来助力“双中高”。
中国经济正处于转型时期,新兴产业也正迎来跨越式发展,“打造新引擎”离不开资本市场的助力。通过资本市场可以使资金的融通,将资本与实体经济高效地连结在一起,促进经济的全方位发展。随着国内传统的投资、出口、消费“三驾马车”经济传统驱动力正在减弱,资本的红利却正在迅速崛起。
在解决资金缺口方面,李克强强调,政府不再唱独角戏,要通过深化投融资改革,打破垄断,吸引社会资金与外资参与,放大投资的效益。投资股市恰恰是普通人参与投资、融资最直接的方式。
2015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中国股市表现也充分对改革预期予以肯定。在刚刚过去的3月,沪综指、沪深300 累计涨幅逾11%,中小板、创业板累计涨幅均高达20%左右,改革的不断深化是中国经济长期发展的利好,反应到资本市场,投资的信心也将越来越足。
资本市场为企业发展注入“活血”,企业成长助推经济发展,经济发展进而反哺资本市场,互联互利的“闭环”就此形成。
股民入市分享资本红利蛋糕,内心最大的疑惑在于风险管控。随着A股屡创新高,“股票涨的不踏实”心理情绪也在股民圈里蔓延开来。
今年年初,有经济专家提出中国今年的重点任务是防范多重危机和金融
、地方债务等风险情况。对于这些猜测和研判,总理回应称“中国经济不会硬着陆”。中国的储蓄率高达50%,能够为经济增长提供充裕资金,地方政府性债务总体安全可控。
在我国的融资结构中,债市占20%,股市占7%,除去其他部分的3%外,70%来自于银行贷款。对比美国的融资结构,以高息债为主的债市占85%,股市占10%,而银行贷款只占5%。随着越来越多的钱通过股市流入创新活力的实体经济,可以真正实现生产效率的提升,经济转型动力真正得以转换。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将大力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证监会“打鼠”、国家反腐“打虎”,都在为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扫清障碍。
当前,经济运行面临较大压力,股票市场却欣欣向荣,尤显信心之珍贵,维护股市的稳定运行变得十分关键。稳定健康发展的资本市场在服务于实体经济发展的同时,又将给投资者带来长期的、可持续的回报,达到多赢的格局。
对于中国的新股民而言,避免盲目追求短期炒作收益,而是更加理性、成熟的投资于股市的长远预期,将是分享中国资本红利时代的一条有效路径。
新华社:学会股市赚钱 首先要学会风险管理
时隔7年沪指再次摸高4000点,创业板上2500点。在股市“赚钱效应”的吸引下,无论是大爷大妈,还是90后“小鲜肉”纷纷“奔跑”入市。数据显示,最近5周股市新开户数达575万户。
对于2015年以来的A股“盛宴”,此前证监会发言人表示:“近期股市上涨,是整个市场对经济增长托底 ,金融风险可控的认同,也是全面深化改革、市场流动性充裕、资金利率下行、中小企业上市公司盈利状况改善等多因素的综合反映,有其必要性和合理性。”
随着居民收入的增加,财富的保值增值意愿强烈,社会财富正逐步向权益类金融资产迁移。与此同时,随着增量资金的涌入,促进股票市场的活跃度和市场上涨。当然,面对股市的高收益,我们也需要提醒新股民朋友,股市是有风险的,投资股市,必须先学会风险管理。
多位市场人士告诉记者,新股民需知道即使在牛市,股票市场也有输赢,每天都有老股民含恨离场,也有新股民踊跃进场。对于大多数新股民而言,股市的诸多规则尚不完全清楚,在操作上还需要适应股市的变化节奏,加强风险管理意识,制定适合自身的投资策略显得尤为重要,那么,牛市行情下的新股民应该怎样才能更好地进行风险管理呢?
一、做好知识储备。股市是一个繁杂的系统性工程,参与者需系统学习炒股知识,这是每位新股民在证券市场中立足的根本之道。新股民进入股市的第一件事情不是开户后立即买进卖出,而是要熟悉证券市场中基本的游戏规则。刚刚开户的投资者不妨参与一些模拟操作,等具备了一定投资水平之后再介入实际操作。
二、树立风险意识。新股民刚刚进入股市的时候,不要抱着侥幸的赌博心理而贸然买卖操作。一般在大量新股民入市的时候,牛市行情已经发展了一定的时间,率先启动的个股股价往往涨到了一个相对高位。新股民开户盲目追涨进去,往往会面临一定的风险。充分结合基本面判断和技术分析,选择好恰当的入市时机很关键。
三、控制好仓位。对进入股市里的资金,一定要做好仓位控制,尤其是在波动幅度较大的情况下,在没有充分熟悉和了解相关知识的情况下,新股民尽量少参与那些设置相对复杂的杠杆投资工具,例如融资融券炒股、配资炒股等。
四、学会及时“止损”。有些投资者认为,止损是熊市的策略,牛市不需要止损,这是一种错误的观念。其实,牛市也需要止损,当个股出现见顶迹象,或者持有的是非主流股票以及逆市下跌的股票都需要止损。特别是在基本面等市场环境出现重大变化或股民对行情的研判出现重大失误时,更需要拥有坚决止损的决心。
五、减少频繁操作。牛市中有很多新股民将某只股票获利抛出以后,立即买进另一只股票,手中的资金根本闲不住,股票账户中始终都是各种各样的股票。这样的话,一旦遇见大盘调整或个股波动,将面临较大风险。在牛市,选择价值股耐心待涨理应是新股民不错的选择。
六、学会投资组合。当前市场热点板块轮换速度频繁,多个板块呈现“一日游”的情况,相关个股也呈现同步态势,选择单一的股票可能会面临市场调整的风险,建议可选择分散投资,分别在若干个未来可能演化成热点的板块中选股买入,也是控制风险、提高收益的有效措施。
七、切勿对股市期望过高。那些较早参与此轮牛市行情的股民一般都获取了一定的收益,使得有些新股民产生错觉,认为在股市中赚钱很容易。进而,会制定出不符合市场实际情况的利润目标,等到市场出现变化时,他们常会为实现原定目标,而不顾实际情况逆市操作,因此蒙受重大损失。
八、辨别真伪消息。市场板块轮动,各类消息可谓“满天飞”,新股民刚刚进入股市,缺乏长久稳定盈利的经验和技巧,常常将获利的希望寄托在所谓的小道消息上,在对消息没有辩证分析能力的情况下,极易陷入他人设计的陷阱中。
股市中存在很多不确定性因素,即使在牛市格局中也不免有出局者。“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的箴言应长鸣于投资者耳畔,对于新股民而言,只有牢固树立风险管理的意识,才有望在市场逐利的“长跑”中坚持到收获的时候。
跑赢市场的有效选择:树立价值投资理念
与这个忽冷忽热的初春不同,4月的A股已然一副“一跃入夏”的火烫态势,让许多股民涨也心慌跌也心慌,难以适应。
的确,日均新开账户数超过10万——这样罕见的数字令成熟市场相形见绌。从90后到保洁阿姨,入市A股的“小鲜肉”们比他们的前辈更加亢奋、大胆、听风就是雨,他们似乎不大看公司基本面,只对沾“风口”的股票产生兴趣……曾经以“长线及耐心”征服世界的巴菲特价值投资理念,在A股市场上似乎再度被抛于脑后。在这里,我们要特别提醒新股民,历史已经反复证明,股市投资不是一天两天、一年两年的事,是人生投资中的一轮长跑。而树立价值投资理念,是长期跑赢市场的有效选择。正因为如此,资深的分析师甚至需要进行数年的前期调研,通过研读财报、实地考察、咨询专家意见等方式了解目标企业。
但是有人不禁要问,在中国经济基本面面临下行压力之时,如火如荼的股市又令大量股票估值被迅速推高,价值投资的价值还能找到吗?
回答这个问题需要从本轮牛市的两个显著特征开始梳理:即站在改革“风口”上和增量资金的不断涌入。在这背后是市场对经济转型未来的美好预期。反过来,市场的蓬勃向上又将进一步助推经济的发展。
不可否认,当前我国宏观经济和实体经济、企业基本面还有许多困难,然而“一带一路”、国企改革等利好政策的全方位袭来,无疑为传统版块重塑与新兴板块崛起营造了丰沃的土壤。
例如,被首度写入今年政府工作报告的“互联网++”,在A股上市公司之中掀起一波“万物互联”的狂潮,不可否认,这其中的确有部分公司存在跟风炒作、估值泡沫,但“互联网+”作为中国经济转型的大战略、大方向是毋庸置疑的,寻找到真正业绩良好、能经得起时间考验的优质个股正是体现价值投资理念的核心。
“由于A股的某些特质,回看过去两三年,价值投资的业绩表现的确比较落后。但如果考虑到均值回归的作用,未来长期价值投资是要跑赢市场的。”结合市场统计数据和个人观察,千合投资董事长王亚伟给出这样的结论。
如果我们将时间轴拉长,会发现牛市长久以来有着自己运行的逻辑。这位曾经的“公募一哥”曾指出,A股越来越成为长期价值投资的沃土,这一投资方式前景良好,可以在未来几年充分分享中国牛市的成果。他用数字举例称,2005至2014年,全部A股算术平均年复合回报率达到惊人的22.7%,可以与巴菲特看齐,而且这个滚动的回报是逐年提高的。
巴菲特曾说“时间是质优企业的朋友”。虽然长期持有并非价值投资的全部意义,但是在深入调研甄别出真正的“质优价廉”后,静心持股远比情绪化地频繁交易获利丰厚得多。“要像侦探一样对目标公司了如指掌,一旦发现公司的价格低于其价值,投资的大好机会便降临了”,一位分析师如是描述着多年来秉持的投资价值理念。
风起风停,热点切换,从2007年的资源稀土到如今的互联网+,A股市场在不同时间段拥有不同的市场脉搏,投资者无需把自己囿于人为的框架之内;投资风格虽然千人千面,但切记在逐浪风口之余,勿忘价值投资的根本,对市场保留一份理性与敬畏。
【特别策划——牛市中的可爱股民】
82岁老人见股市大涨再次“出山” 老股民不再观望
90后股民任性并彪悍:刷热点新闻选股半月赚1.5万
第五代股民故事:大三女生5万本金赚了3万多
闭着眼睛赚钱? 南京股民账户七年未动2万变14万
股民说:大盘突破6000点是必然 牛市刚刚开始
第五代股民如新韭菜疯长 97年小股民带压岁钱开户
营业部灯灭了 股民还不愿回家
第五代股民登场 每13个扬州人就有1人炒股
上海一股民赚钱后买活鳄鱼解馋庆祝 已被追刑责
(责任编辑:DF010)
1234 下一页 阅读全文 提示:键盘也能翻页,试试“← →”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