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neast
财经 | 宏观 | 国内 | 国外  投资 | 风投 | 天使 | 私募 | 产业 | 并购 | 投行  证券 | 金融资本 |  创 业 板 
商机 | 公司 | 产品 | 供求  学院 | 创业 | 管理 | 连锁 | 投行 | 理财 | 贷款  机构 | 投资机构 |  外商投资 
服务 | 展会 | 招聘 | 名录  市场 | 项目 | 投资 | 专利 | 技术 | 产权 | 连锁  互动 | 创业社区 |  有问必答 
您当前位置:中国创业投资网 >> 新闻频道 >> 投资资讯 >> 并购重组 >> 浏览文章

雅巴股权大战落幕马云统一“治权+股权”(3)

2012-5-23 6:06:5221世纪经济报道 【字体:

创始人完胜

作为交易的一部分,雅虎将放弃向阿里巴巴集团董事会派遣第二名董事的权利,同时也放弃一系列对阿里巴巴集团战略和经营决策相关的否决权。阿里巴巴公司董事会将维持2:1:1(阿里巴巴集团、雅虎、软银)的比例。

吕伯望认为,此举意味着阿里巴巴团队将强化对阿里巴巴集团的控制权。洪波形容为“治权统一股权”,认为“这与马云擅长长远布局相关”。

谢文认文,雅虎管理层的动荡给了阿里巴巴机会:从塞梅尔、杨致远、巴茨、莫斯,再到短命的学历风波辞职的汤普逊,直至今天的代理CEO莱文索恩,雅虎股东已经对雅虎重构管理层“十分失望”。谢文认为,股东对雅虎另

一失望则是“创新”,面对谷歌、FaceBook的崛起,雅虎应对失措,在产品为驱动的互联网行业看不到未来。

谢文认为这使得雅虎股东“无心恋战”:管理层不断变换,谁可为战?

对于管理层的变化,阿里巴巴管理层也对其“十分厌烦”:每一次的人员更迭,或许都意味着再一次的推倒重来。为保证谈判的连续性,雅虎方面的谈判代表为其CFO蒂姆·莫斯(Tim Morse)和首席法律顾问迈克·卡拉汉(Michael Callahan),而阿里巴巴则派出了CFO蔡崇信。

正是这一“稳定的谈判团队”,使得谈判连续,达成今天的结果。

谢文认为,此一协议使雅、巴各取所需,对于雅虎来说,当初投资10亿美元,目前变成140亿美元,套现71亿美元,是真正的“落袋为安”;对于阿里巴巴创始人来说,使治权与股权平衡,有利于阿里巴巴集中精力发展业务。

洪波认为创始人完胜使阿里巴巴获得了三个解放:一是解放了未来,过去阿里巴巴的战略,特别是投资未来的战略受股东影响;二是解放了火力,京东、凡客等迅速崛起,阿里巴巴可以把所有火力聚焦于行业竞争;三是解放了马云,马云过去将主要精力集中于资本问题,现在马云会把精力集中于业务问题。

何时上市?

刘燚

阿里巴巴本来是个穷孩子,在美丽的马尔基娜帮助下,打败了强盗,因缘巧合得到了众多财宝,但是,得到财宝之后呢?《天方夜谭》里说,他把钱分给了穷人;但现实这几乎是不可能的。

互联网领域内的阿里巴巴几乎可以看作中国电商的代名词,它确实创造了一个奇迹,其神奇性完全可以媲美《天方夜谭》:中国超过90%的C2C市场是阿里的,超过40%的B2B市场是阿里的,超过半数的B2C市场还是阿里的……据统计,中国每天的包裹快递量中,阿里系占据了半数!

阿里系的成功与马云具有极大的关系,没有马云就不会有阿里的成功,马云就是创造了奇迹的阿里巴巴;但是,阿里的成功也与软银、雅虎密切相关,他们不妨可以看作是阿里巴巴的哥哥卡西姆和恩人马尔基娜。马云在几乎一无所有的情况下,得到了孙正义的软银投资,雅虎也因此卷入进来,最终在阿里初期的成长中起到了关键性的资金提供者作用。

马云为首的管理层、孙正义为主的风投、雅虎为主的名义大股东之间的关系,随着阿里集团的不断壮大而日趋僵化,陷入一个死结:马云要的是对集团的掌控权,而这必须要最终控股;孙正义要的是投资收益,但是,必须上市才能兑现;雅虎呢,目前总市值只有不足200亿美金,阿里和日本雅虎作为其优质资产,总价值就超过250亿美金,剩下的资产基本可以看作是负资产,当然不希望阿里贱卖。

所有的矛盾集结在当下这个当口,解开这个死结的唯一办法就是上市。

首先,阿里集团为了私有化在香港上市的B2B业务,已经耗费了30亿美金,而其流动资产总共不足35亿美金;回购Yahoo的20%股权又要花掉71亿美金。管理层需要钱,靠股权质押和贷款等手段恐怕只能应对一时,必须通过上市来兑现还债、或者把现有的借债转股。

其次,雅虎希望兑现阿里的股权,也唯有通过上市才是最好的出路。一方面,它虽然是大股东,但是对阿里没有实质的决策权,已明确成为财务投资者,上市兑现是最好的选择;另一方面,雅虎整体的经营焦头烂额,CEO换了一拨又一拨,很多投资者都希望把阿里的股权落袋为安,以免夜长梦多。

最后,甩手掌柜软银虽然不在意阿里早点还是晚点上市兑现,但是,长期在管理层和雅虎之间周旋,避免双方破裂也非常费心思,如果双方通过上市来根本上解决矛盾,也肯定是乐见其成,甚至可能是其中的主要推动者。

于是,在此时、在双方争吵了数年之后,双方终于达成了股权回购协议,而这背后,恐怕隐藏着一个阿里集团何时上市的背后承诺、至少是限定性承诺。笔者认为,这个时限或许是2013年,最迟也许是2014年。

这是因为,虽然当下正是电子商务概念火爆的时候,但是,火爆的背后,该行业放缓的迹象也已经显示出来。2012年Q1,C2C行业增幅已经下降到了20%以下,B2B业务增幅下降到30%、阿里的业务增幅更是下降到10%左右,B2C业务虽然依然保持快速成长,但其增速也从去年Q1的超过113%快速下滑,预计2012年全年增速53%左右,到2014年全年增速降到30%以内,那将不再是一个神奇的行业。

在这种情况下,阿里集团的估值可能在2014年会趋于一个阶段性高峰,那将是最佳的兑现时机,此后,包括阿里在内的电子商务行业可能会日益成为“传统行业”,只能享受比一般零售业略高的估值,彼时的投资者恐怕也不再会像当初投资其B2B业务时那么充满幻想。

这不同于《天方夜谭》里故事,那些故事没有告诉你阿里巴巴致富之后会怎么样,故事一旦走进现实,奇迹将会结束。Facebook上市如此,阿里也在等待这个结局。

分享到:


网友评论:

  • 阅读排行
  • 本日
  • 本周
  • 本月
关于我们 | 免责条款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帮助中心 | 会员登陆 | 友情链接 | 订阅RS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