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0月18日下午3点20分,理财周报记者来到北京西城区一家大宗交易非常活跃的券商营业部,A股已收盘,大厅里没有一个客户,柜台后站着3名填单员。
此时正值大宗交易时间,这
其中约定码尤为重要,这是交易双方自己约定的暗号,深交所为6位数字码,上交所为3位数字码。交易双方如果约定码、股票代码、价格与数量一致,就可以立即匹配成交。
接下来由营业部工作人员将信息录入大宗商品电子交易平台,能够操作这个系统的只有券商工作人员,买卖双方无法接触,这也是必须填单的原因。
工作人员在电脑上插入一个类似U盘的硬件,登录到交易平台,在交易平台可以看到意向报盘和成交确认报盘的买卖方。接着就是把之前客户填好的信息逐项录入,可输入格非常少,基本都是固定项,这一切需要在3点半以前完成。
顺利的话大约10分钟,一笔少则几百万多则上亿的交易就完成了。
从2002年3月19日大宗交易开放算起,到今年10月15日,沪深两市大宗交易共成交16434笔,涉及1527家公司,成交额4336亿元。其中单笔成交最高为建设银行,22.44亿元,单只股票总成交额最多是海通证券,共144.23亿元。
“2008年的时候,海通证券8.5折都没人要,现在听说还有敢溢价接的。”一位较早专业做大宗交易接盘的人士,对理财周报记者感叹进入这个行当的人越来越多。
大量接盘者的出现,正在改变大宗交易市场的生态。此外,多家券商由总部设立部门专门负责接洽大宗交易事宜,也对这个市场的方向产生微妙影响。
巨大的利益,火热的交易,让减持方、掮客、券商、接盘方等组成的产业链日益成熟和完善。
减持方最怕股价波动
在北京昌平区中关村生命科学园区,碧水源的三层灰色办公楼里,公司董秘何愿平经常会接到提供大宗交易减持接盘服务的电话。
“现在这些公司真是满天飞,投资公司也有,券商也有。”何愿平告诉理财周报记者,由于大宗交易得到政府支持,已经催生出一条成熟的产业链。
这些信息被他一一记下,作为董秘,他的职责包括为股东提供这些信息和服务。另外他还要对这些公司的实力进行调查,以便股东需要做减持时找到好的接盘方。
何愿平对理财周报记者说:“我最关心三个核心问题:接盘折扣,避税地点以及股价稳定。”
“风投股东愿意怎么减持,我们没法管,人家有自己的门路,但是公司内部股东要统一听从我安排,尤其是减持时机的选择。”何愿平表示,自己对股市也有很强的判断能力,所以会选择在股价处于上升通道,公司业绩也有支撑时才会进行减持,而且数量不会太大,尽量减少对二级市场的影响。
数据显示,该公司自2011年6月以来,共有17笔大宗交易,其中12笔集中在2012年5月、8月和9月,合计成交金额超过5亿元。
二级市场上,今年5月以来,碧水源股价走出一轮单边上涨行情,其中5月、8月和9月股价都达到阶段性高点。
2012年8月16日,即碧水源上市后第二批锁定股解禁4个月后,公司监事、北京碧水源膜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陈亦力,监事、预算采购部经理周念云,副总经理、董秘何愿平三人合计减持350万股碧水源。减持最多的何愿平售出150万股,成交金额达5151万元。
大宗交易信息公布次日,公司股价便大幅跳空低开,当日跌幅高达5.95%。但接下来交易日,盘面不断回稳,出现回归上涨趋势。
“这样做有两个好处,首先有助于稳定股价,其次,如果股价出现非理性上涨,也可以使其回归合理区间。如果不能护住股价,我宁愿不减。要对投资人负责。”何愿平强调自己的原则。
至于接盘方是谁,何愿平表示,这些公司太多,自己也记不清具体公司的名字,主要是由保荐机构来从中沟通的。
做为保荐人,第一创业证券也无时无刻不在关心碧水源的大宗交易,他们为碧水源提供的后续服务就包括寻找合适的接盘买家。在股东准备减持前,还要立刻为其量身定做完整减持方案。
123 下一页 提示:键盘也能翻页,试试“← →”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