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宾点评:
张扬正:这是蛮不错的市场,你们是一个活动的发布平台,还是一个媒体呢?就是对于不同的用户来讲,比如说对一般用户肯定是活动的发布,对于艺术家来讲是一个什么样的角色呢?
黄墨寒:首先芭莎艺术我很喜欢,我们作为一个艺术活动的平台,主要对普通消费者是一个指南推荐指引,包括一些小小的艺术教育普及的工作为主。对于艺术家来说可能是本人的宣传平台,在网站接下来的版本里面会有少量的艺术家售卖他的产品,当然价格比较低,比较适合普通消费者。
主持人:您觉得艺术是小众的消费者吗?还是一个大众的消费品呢?
黄墨寒:我觉得艺术是每个人在生活中都可以接触和欣赏到的情况,目前在国内比较小众,所以我认为未来发展空间非常大。
秦志勇:收入去年20万,今年366万,这是你的流水收入吗?
黄墨寒:目前只有线下。
秦志勇:你的竞争对手目前流水5亿,你怎么进行竞争呢?
黄墨寒:我们目前把他们作为前辈,我们是作为学习和模仿。
秦志勇:您怎么吸引别人来用你们呢?
黄墨寒:我们是以电影、羽毛球和酒吧活动为主,以演出什么为主。
秦志勇:我想腾讯来抄你就完蛋了,你的名字为什么是早查呢?
黄墨寒:我上次到德国领事馆也认为我是"找茬"的,这样比较响亮,也比较有意思。
李先文:文化类的项目往往来讲缺乏商业模式,我想问一下,你的商业模式目前来讲最核心是什么?是这一类的商业模式如果跨地域发展,比如到杭州、北京等其他地方去的复制性怎样呢?
黄墨寒:我们目前的商业模式以广告和定制服务为主,下面是订票分销的模式,这个复制模式要看当地的艺术文化氛围,北京的市场太大,有的三线城市复制性就比较弱了。
李先文:整个市场容量你觉得很大吗?你评估上海未来可以做多大呢?包括北京、广州,一线城市相比的话总量怎样呢?
黄墨寒:这个我们没有具体评估过。
屈卫东:我觉得这还是小众市场,尽管你那里讲上海参观博物馆一年600多万,伦敦和纽约比城市人口还要多,我也参观过,仅仅是作为游客,我相信你的数字里面大部分是游客,就是说你现在做的这个事情更像是本地化的服务,比如说只做上海这个地区,如果要是以游客为主的东西,我自己感觉还是一个小众市场。
主持人:为什么刚刚会问到这个问题呢?很多创业者在讲故事的时候,在面对投资人介绍的时候特别希望把自己的市场说得非常大,如果这个市场不大,大家听起来没有什么兴趣。其实我并不这么认为,有些小众反而黏性更高,收入可能更加稳定,所以其实大家没有必要一定要说是大众市场。
查立:我来说两句吧,有几个数字很有趣,中国20几年来投资稳定增长,最稳定增长的领域是艺术品,最近艺术拍卖很多单件作品上亿,是蛮大的市场,虽然大家感觉市场部大,可能看到一些非常有钱的人做这些事情,但是我觉得它的模式是一个艺术的媒体,它的媒体提供了很多信息,画廊的信息、展览的信息、演出信息、各方面的信息,而且是跟每个城市的高端人群相关的,所以从媒体角度来说挺有价值的。艺术品的媒体、相关的广告商都是一些顶级的奢侈品,所以我觉得不能用一个市场多大,用户多少来衡量这个项目,我相信未来中国文化产业或者奢侈品产业再起来,而艺术品媒体我觉得挺有价值的,既然找我,我们到时候私下再聊。
沈劲:我发表一下对于市场多大的看法。这个项目和第一项目比都是垂直市场,但是第一个项目的目标用户群你是能够抓住的,也就是说我知道怎么去推广我的业务,而你这个项目这就是你的短板了,你说爱美术,爱听音乐,我也爱,但是如果我不说给你听,你不知道我是你的潜在用户,所以你抓不住这批人。你可以估计有几百万,各种活动也参加了,但是是的线上线下推广会是很大的挑战。
黄墨寒:我们目前在活动现场做很多推广和展示,和很多展示都有合作。
朱峰:第一你的受众人群是怎样的,目前的音乐会、乐团都是有固定的人群在欣赏,反而参加的人数比较少,那这种活动的发布,包括广告形式已经有现有的通路和渠道在那个地方,你怎样用技术的手段嫁接他们,这是一个问号,并不代表一定可以。如果你40多岁,有一定修养的人,也许不一定是最佳的途径。关于市场部分我比较认同查总的说法,这个东西要细看,如果单纯来讲绝对是一个小众市场。如果做一下高端价值的活动,这个市场可以做,可以做到小而美的模式。
(根据现场演讲整理未经本人审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