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机遇
南方医药商业经济研究所最新数据显示,2011年1-10月份,国内近半零售药店销售的增长,主要依靠新开门店来带动,部分门店甚至出现负增长。在度过了近5年的黄金发展期后,零售连锁药店开始进入发展瓶颈。房租、人力等经营成本的提升导致毛利率明显下降,一些议价能力稍弱的中小型零售药店,已经初显大面积亏损迹象。
谢子龙也表示,连锁药店行业近年的生存较为艰难。新医改下各省基本药物目录的制定,对连锁药店来说也是个打击,“基药无利润可赚,而我们还面临税收增加、人员工资增加等各种资金压力,因此整个药店行业在今年生存都较为艰难。”
谢子龙曾多次在议案中呼吁,城市社区医疗服务中心首先应实施医药分业。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不设药房,医生开具处方后由附近社会零售药店调配销售,并由医疗保险机构按规定报销,这样可使资源合理配置,节省财政投入。
有接近商务部的知情人士向记者透露,商务部有意从城市社区医院着手试点,取消其门诊药房职能,已经完成在全国的摸底调研,包括老百姓大药房在内的全国数家大型医药商业企业的负责人都参与了商务部组织的相关座谈。
去年5月份商务部出台《医药流通“十二五”规划》中已经指出,在已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取消以药补医的基层医疗机构,特别是周边药品零售配套设施比较完善的城市社区医疗服务机构,可率先探索医生负责门诊诊断,患者凭处方到零售药店购药的模式。
此举对于近年来一直不振的医药零售药店,可谓打了一剂“强心针”。
国药控股高级研究员干荣富指出,探索社区医院的处方流向社会连锁药店,是国家鼓励门诊处方流向社会药店的第一步,商务部意在引导医药商业终端做大做强。
对于商务部此举给行业带来的影响,老百姓大药房并不愿直接回应。但谢子龙在议案中表示,基层医疗机构基本药物配齐率普遍较低。根据其在某地的调查,基层医疗机构的国家基本药物配齐率最高的不足60%,最少的仅有27%。他建议,药店可以通过市场手段解决药品供应保障问题,对医疗机构短缺品种能够起到较好的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