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面浮盈超过21亿元
成立9年的聚光科技,从最初的环境监测分析仪器入手,渐渐将主营业务扩展到工业过程分析和安全监测领域的仪器仪表。不到10年间,公司从王、姚二人的一个单纯的创意概念,发展到5.27亿元(2009年)的年销售收入,称得上裂变式发展。业务成长性被看好是各方资本数次注入的内因。而朱敏在聚光科技近年来一连串的股权变更中一直扮演了主导人的角色。
招股说明书显示,自2002年成立至2007年9月期间,聚光科技一直由FPI(US)作为唯一控股股东。但自2007年12月开始,为了筹备境外上市,聚光科技便展开了眼花缭乱的股权腾挪术。当月20日, FPI(US)将其所持有的公司100%股权以 1000 万美元转让给香港富盈。作为聚光科技原拟境外上市的资本运作平台,香港富盈的实际控制人,正是朱敏及其关联人。
2009年起创业板开板在即的消息传来,聚光科技调转上市枪头,瞄准A股市场。为了适应境内上市的股权结构要求,聚光科技股权腾挪的阵线又转移到了境内。
与此同时,国内创投开始蜂拥而至。2009年10月26日,杭州灵峰赛伯乐创业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绍兴龙山赛伯乐创业投资有限公司、杭州赛智创业投资有限公司、华软投资(北京)有限公司和北京中凡华软投资有限公司五家创投以1美元注册资本对应90元作为增资价格,共注资1.6亿元。
查看聚光科技股权结构可发现,在公司24名股东中,由朱敏及其关联人控制的法人股东有香港富盈、绍兴龙山赛伯乐、杭州灵峰赛伯乐三家,系公司股本结构中唯一的一致行动人。上述三者分别持有聚光科技16.45%、1.61%、1.61%股份。根据 “以1美元注册资本对应90元作为增资价格,共注资1.6亿元”计算,本次股权变更中朱敏旗下三家公司的账面投入为1.07亿元。
聚光科技本次拟向社会公众公开发行人民币普通股4500 万股,占发行后总股本的 10.11%,募集资金3.53亿元。募集资金主要用于环境监测系统建设项目、工业过程分析系统建设项目、光纤传感安全监测系统建设项目、数字环保信息系统建设项目、运营维护体系建设项目以及研究开发中心建设项目。
“公司技术是不错的,姚纳新、王健也算是个风云人物,做事靠谱。”这是接触过聚光科技高管团队的人士给予聚光科技管理层的评价。以目前创业板81倍的平均市盈率估算,折合聚光科技0.34元的每股收益,发行后公司股价预计在27元以上。由此,朱敏及其关联人控制的公司持有的7870万股,上市后其账面浮盈超过21亿元。
寻找千里马
财富裂变显而易见,但朱敏创投之路上的酸甜苦辣却鲜为人知。
其实很早之前,他就开始涉足投资领域。2002年,和初投聚光科技几乎同时,朱敏在浙江大学附近建立了Min''s Lab,并以此为平台开始天使投资人的尝试。
凭着直觉,他试探性地投资了几家企业,其中包括为移动用户提供“空中充值”服务的连连科技以及母婴用品销售商红孩子。两家公司的投资价值备受美国最大的早期风险投资商NEA好评。
然而失败的案例他也碰到不少。譬如他曾以数百万美元投资于宋朝弟的科利华教育软件技术公司,这家因成功运作《学习的革命》而辉煌一时的企业于2005年的最后一天退市,主业营收为零。朱敏在宋朝弟几乎走投无路之前伸出手,然后也被拖下水。他并不觉得被宋朝弟欺骗了。朱认为没有扶持起科利华的原因在于双方心态都没有调整好,自己还在为硅谷的事牵肠挂肚,宋朝弟则对资金的需求太迫切了,拿了钱之后频繁调整战略。
2006年初,朱敏与NEA各投50%,成立赛伯乐,第一期融资1亿美元。“赛伯乐”是朱敏自己起的名,作为天使投资人,他希望自己具有伯乐识千里马的慧眼。“我们的定位是找人做项目,而不是找一个好项目去投资,所以就是寻找千里马的过程。”朱敏说不想做成传统的VC,“我的目标是要培养一些企业家,培养创业的企业家。”
2007年,朱敏捐助1000万美元给浙江大学,成立了非营利性机构——浙大国际创新研究院,就是要参照斯坦福大学的模式,做一家真正能把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研究机构。
此后,朱敏还投资了快康医疗,甚至亲自担任董事长一职。按照朱敏的计划,快康医疗很快就会上市。除此之外,他已在杭州投资了5家高科技企业,其中“中国绿线”目前是全球惟一可实现互联网、短信、通讯网三网进行互动搜索的企业。
对于自己的事业,朱敏有着与其他投资者不同的气势。“我的目标就是每年做出一个上市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