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么,多少才是天使投资的应有的规模?
在国内,“做大做强”的观点深入人心,哪怕是面临投资也一样。
事实上,在这些天使投资者看来,“微天使”和“微投资”才是市场更加需要的。对比PE和VC,天使投资投入的资金金额最小,一般是10万至50万美元。“勿以量小而不投”是天使投资圈人倡导的口号。
“不要去比较谁投得比较多,因为每一份投资都可能改变一些创业者的命运。就算是1000万元的盘子,如果组织100人的天使投资团队,每个人只需投资10万元就能完成一个梦想。”户才和说。
事实上,天使投资的额度甚至是越小越好。
“毕竟风险比较高,如果把所有的鸡蛋都放在一个篮子里,万一失败,面临的将是血本无归。”户才和建议。不少企业家或者富豪,在入行之前,听到的都是业内人士宣扬项目投资小、回报率高的成功案例。其本身对投资的行业并不了解,最终投资破局,自讨苦吃。
股权投资律师郭卫峰对记者表示:“投资成功率100%是不可能的,否则就不叫风险投资了。实际上,投资成功率能达到三成以上,就已经是不错的成绩。”
“天使”也受困
作为为创业者插上起步“翅膀”的天使投资者,并非一帆风顺。
在国内,想促成一笔天使投资,往往面对多方压力。如果投资者所占股份太高,将对企业未来再融资的可能性带来阻碍。但对创业初期的企业来说,几乎所有的起步资金都来自天使投资者,如何平衡股权与未来收益就成了两难的抉择。
此前股权分配的常用方法是,在创业初期,天使投资者提供大部分资金,但只占有公司10%至30%的股权。其他部分,通过未来创业公司发行可转债,或以优先股的方式保障天使投资者的利益。但这一方式其本质属于同股不同权,与我国公司法同股同权的基本思路相左。也就是说,法律上无法保护天使投资者的利益。
因此,现在的天使投资者多通过签订合同的方式来硬性规定将来从创业公司获得多少回报,倚仗合同法保障一定的权益。“但这种方法仍不能完全避免法律上对天使投资的限制,合同法不能成为天使投资者的救命稻草。”郭卫峰告诉记者。
而就算成功投资之后,如何退出也成了众多天使投资者关心的焦点。
“将来谁接盘?当然是VC啦。”在记者对多位天使投资者的询问中,涉及退出渠道时,大家无一例外地想到了VC。
“天使投资就像是为VC培养原料,将创业者的梦想加工成半成品,然后转手。”前述天使投资者透露。
但在经过两年天使投资的上升期之后,2011年资本市场的寒冬也让众多VC减缓了接盘的脚步。这对部分小型天使投资者来说,无疑是噩耗。
“现在有相当一部分小型天使投资项目面临无人接盘的尴尬,投资者只能选择自己继续注资,或忍痛放弃。”户才和对记者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