泛文化投资成趋势
尽管中国的文化产业还处在初级发展阶段,但各路PE大佬认为,文化产业的投资热度会继续稳步上升。那些具备好的商业模式、成长性高、政策限制少的领域和企业,将会是PE投资的侧重点。
靳海涛分析,随着文化产业的发展和升级,未来有五大类的热点文化创意产业值得投资者关注。第一类是影视、演艺、动漫行业,它们进入了经济增长周期,票房以及衍生品前景广阔;第二类是数字出版,它将会颠覆传统的出版,而形成一个新的产业;第三类是创意服务,创意在文化当中所占的比重会越来越高,广告行业、代理服务业以及策划设计行业发展的潜力可期;第四类是信息传播服务,它是文化消费的重要推动力;第五类是基于文化创意的互联网服务,其创新的模式和生态不断涌现。
事实上,与文化相结合的教育、体育、旅游、新技术等产业,在PE看来都是文化产业,即“泛文化”投资。在扩大内需、促进消费的经济环境下,上述产业增长空间巨大。
深创投投资了北京天智通达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它主要做移动数字媒体技术平台开发和运营,它是一个科技公司但与数字出版相关,靳海涛认为这也是文化投资。
投融资体系待完善
虽然投资很热,但文化产业要真正壮大,完善投融资体系是关键。目前,金融支持文化产业的现状是缺乏体系、合力不强。
多位PE人士向记者表示,国家相关部门应该研究文化产业的规律,完善文化产业的资本运作的规则。现行的法律、政策大多适用于工业企业,文化产业跟它有冲突,所以要修订和完善。
而完善相关资本的准入制度是前提。“文化产业是内容产业,但是内容管控制度还在制约着它的发展。当然,有一定的管控是应该的,但降低准入门槛是重要的。”靳海涛说,“从担保公司和银行的角度来看,文化产业的不确定性更高,所以它提供这种短期投资的动力就小,这也需要金融机构能寻找文化企业的发展规律,建立有针对性的风险控制机制。”
而企业要建立完善的企业结构设计,建立健全现代企业制度,要加强自己的知识产权保护,重视与资本对接。
业内人士指出,现在的文化产业投融资体制机制,基本上没有形成,最主要的原因是没有一个文化产品的评估可量化的体系。这个体系中,文化产品的销量可能不能作为单一评估标准,需要考虑到内在的精神层面,有些是需要国家金融机构贴息或长期在产业链上扶持的,有些更不能以点带面、以偏概全。这个体系是需要花大力气去建立完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