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航油一位前高管也表示,鉴于目前全球资本市场处于低谷,各类企业价值容易被低估,并购的优势已十分明显。如果此时还热衷于新建投资,无疑是一种资源浪费。
在收购领域上,开始多元化。由传统的以资源能源为主,向技术、品牌和营销渠道铺开。
中国资源能源的缺乏,决定了收购此类项目的重要性。但与此同时,这类收购有较高风险性:一是资源是一国的基础财富,收购面临的政治干扰比较多。二是资源项目多集中于非洲、南美等地,地缘政治变化导致的冲突和不稳定风险不可轻视。
与之相比,对技术、品牌和营销渠道类企业的收购,不但有助于弥补中国制造业的短板,也容易受到海外各方认可。“我接触的很多德国政商人士,愿意把企业出让给中国人。因为在发展实体经济方面,中德两国是相通的。不像有些发达国家,喜欢把企业当作交易品,买来卖去。”王志乐说。
收购方式亦开始转变。值得注意的是,中联重科收购意大利CIFA、三一重工收购普茨迈斯特的案例中,都出现了私募股权投资基金(PE)的身影。这被业内人士认为是一个进步:PE的参与,是中国企业海外收购系市场化行为的有力佐证。这些机构拥有的方案设计、项目调查和国际沟通等专业技能,也有助于提高收购的成功率。
协助中联重科收购意大利CIFA的弘毅投资总裁赵令欢就表示,在跨境并购中,PE所起的作用并不仅是资金,对行业、目标市场的认知还有服务能力才是更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