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浙江考察并主持召开七省市负责人座谈会,最令人关注的是,习近平在座谈会上首次系统谈及到了“十三五”规划的框架,特别提到经济增长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三驾马车”协调拉动转变。这也意味着“十三五”规划结构逐渐成型,中国经济发展新征程即将启航。
习近平阐释“十三五”框架
习近平27日在浙江召开华东7省市党委主要负责同志座谈会,听取对“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意见和建议。
会上习近平强调,“十三五”时期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非常重要的时期,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明大势、看大局,深刻把握国际国内发展基本走势,把我们所处的国内外发展环境和条件分析透,把我们前进的方向和目标理清楚,把我们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搞明白,坚持立足优势、趋利避害、积极作为,系统谋划好“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
习近平详尽地论述了“十三五”社会经济发展的重点和方向。他说,要深入研究保持经济增长的举措和办法,围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坚持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
习近平强调,要加快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深入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着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大力发展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积极培育新业态和新商业模式,构建现代产业发展新体系。
给经济发展注入“强心剂”
今年是落实“十二五”规划最后一年,党中央正在研究“十三五”时期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政方针。有关部门正在就“十三五”规划的重要课题进行研讨,以求从不同角度分析出“十三五”发展中可能面临的问题,进而提出解决方案。
“保持经济增长、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推动创新驱动发展、加快农业现代化步伐、改革体制机制、推动协调发展、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扶贫开发”。这是习近平在讲话中明确提出经济社会发展十大目标任务,要求在“十三五”时期取得明显突破。
在这十大目标任务中,保持经济增长排在第一位。虽然我国改革发展有许多重要的任务,但是稳增长仍是首要任务。“我国经济下行压力增大,想要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两个翻一番的目标,经济工作仍然不能松懈。” 国家行政学院研究员胡敏解释说。胡敏谈到,我国现在面临着经济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的关键时期,国内国际形势错综复杂,习近平的讲话表明了中央的决心,可以说是给当前的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心剂”。
“三驾马车”协调拉动备受关注
习近平提出的“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的观点备受关注。众所周知,消费、投资、出口是拉动经济的“三驾马车”。眼下经济下行压力巨大,未来经济发展更需要“三驾马车”协调拉动。
首先,投资方面,投资对拉动经济的效果立竿见影。新常态下,经济结构发生全面、深刻的变化,第三产业逐步成为产业主体,其中基建投资加码将成为投资的重点。自2014年10月至今,国家发改委开始密集批复基建项目,共批复基建项目70个,通过投资稳增长的意图明显。“十三五”通过投资来实现经济稳增长的方针还将持续下去。
其次,出口方面,出口也是我国经济发展所倚重的重点之一。不过眼下,出口面临的挑战越来越大。海关总署最新数据显示,4月中国进出口数据双双下滑,凸显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其中出口同比下降6.4%;1-4月出口同比增长1.6%,增速较1-3月下滑3.1个百分点。
此外,今年3月31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接受英国《金融时报》时明确表示,不希望看到人民币继续贬值,不能靠贬值来刺激出口;然而,人民币不贬值,出口势必会受到很大影响。
最后,再说消费,政府工作报告亮出的2014年成绩单上,消费数字十分抢眼。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上升3个百分点,达到51.2%,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第一驱动力,也成为经济结构优化的重要体现。
但我们也要看到,我国的最终消费率与发达国家相比仍然偏低。新常态下,培育消费亮点必须跳出原有的思维框架,更加注重市场和消费心理分析。
因此,“三驾马车”协同发力,将是“十三五”规划的重点之一。着力发挥投资的关键作用,在优化上下功夫;着力发挥消费的基础作用,在稳步培育上做文章;着力发挥出口的支撑作用,在增量提质上下力量,不断释放有效需求,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责任编辑:DF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