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neast
财经 | 宏观 | 国内 | 国外  投资 | 风投 | 天使 | 私募 | 产业 | 并购 | 投行  证券 | 金融资本 |  创 业 板 
商机 | 公司 | 产品 | 供求  学院 | 创业 | 管理 | 连锁 | 投行 | 理财 | 贷款  机构 | 投资机构 |  外商投资 
服务 | 展会 | 招聘 | 名录  市场 | 项目 | 投资 | 专利 | 技术 | 产权 | 连锁  互动 | 创业社区 |  有问必答 

网站导航

您当前位置:中国创业投资网 >> 新闻频道 >> 财经要闻 >> 国内 >> 浏览文章

新加坡对香港的真正启示

2013-8-26 9:38:10东方财富 【字体:

  新加坡总理李显龙日前在庆祝新加坡国庆民众大会上宣布一系列新政,主要包括社会政策与城市规划两个方面。社会政策方面的调整覆盖了医疗、教育和住房等核心政策领域;城市规划方面的重点包括为樟宜机场兴建第五个客运大楼,并且通过搬迁货柜港及空军基地,腾出土地兴建民用房屋。在这些调整中,最让香港及内地一线城市的民众揪心的,就是新加坡提高购房津贴,把目标设为让公民用四年薪水便可以买得起组屋。

  这个新闻出来后,无论是香港还是内地媒体都有相当多的报道。考虑到新加坡政府向来言出必行,以其雄厚的财政实力,要实现这一政策目标应无困难。反观香港,年轻人完全买不起房子,无法“上车”,同为华人社会,差距缘何如此之大?

  有观点认为,新加坡的反对派孱弱,李显龙较易推动变革。这事实上是倒果为因。2011年新加坡国会大选,李显龙领导的人民行动党尽管取胜,但得票比例下跌至六成,反对派的势力壮大。投向反对党派的选民不少是年轻人与低收入群体,很多评论认为如果人民行动党对此趋势之任之,其执政地位将出现危机。了解这一背景,才能明白李显龙为何在社会政策上作出如下的调整:取消40岁以上才能获得医疗津贴的规定,要求学校预留学位予非校友家庭生源,并且承诺用四年薪金便可以“上车”做业主。显然,这是人民行动党挽回民望的对策。因此,新加坡对社会政策的调整,虽与其社会结构变迁有关,但根本原因是执政党在选举压力之下,必须回应民众不满。至于李显龙能动用相当多财政资源用于新政而不被质疑,则与他凭选举上台,有足够的民意授权有关。

  更能体现自李光耀以降人民行动党一以贯之的精英主义管治风格的,是其在城市规划方面的大动作。这方面的动向,可能最值得香港关注。

  新加坡与香港均是亚洲国际大都会,均声称要发展为国际性中心城市。论国际化程度,香港曾一度遥遥领先于新加坡。然而,过去十几年,新加坡不断走向全世界,香港则安于“北上策略”。例如同样推出优材计划,新加坡是向全世界延揽人材,香港则只是引入了一大批内地的影视与体育明星;当新加坡兴建第五客运大楼,以更好地成为亚洲的交通枢纽,垄断香港话语的则是各类粤港融合计划,包括开发与深圳接壤的边境地区。

  要让新加坡的经验为香港带来有价值的启示,一个不得不深思的问题就是香港之于内地的真正优势何在?回顾香港被新加坡赶超的过程,过于依赖“内地机遇”而忘记自己的发家之道:面向世界,恐怕是一个重要的原因。无论是对香港还是对中国内地,香港都应继续保持与新加坡的这种竞争关系,继续追求成为一个面向世界、与国际接轨的城市,而不是沦为一个可有可无的内地城市。这,恐怕才是新加坡新政,对香港最大的启示。

(责任编辑:DF115)

分享到:


网友评论:

  • 阅读排行
  • 本日
  • 本周
  • 本月
关于我们 | 免责条款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帮助中心 | 会员登陆 | 友情链接 | 订阅RS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