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neast
财经 | 宏观 | 国内 | 国外  投资 | 风投 | 天使 | 私募 | 产业 | 并购 | 投行  证券 | 金融资本 |  创 业 板 
商机 | 公司 | 产品 | 供求  学院 | 创业 | 管理 | 连锁 | 投行 | 理财 | 贷款  机构 | 投资机构 |  外商投资 
服务 | 展会 | 招聘 | 名录  市场 | 项目 | 投资 | 专利 | 技术 | 产权 | 连锁  互动 | 创业社区 |  有问必答 

网站导航

您当前位置:中国创业投资网 >> 新闻频道 >> 财经要闻 >> 国内 >> 浏览文章

财政收入吃紧 “放水养鱼”难续

2013-7-17 7:35:33东方财富 【字体:

  财政部7月15日公布的财政收支数据显示,1—6月累计中央财政收入仅同比增长1.5%。在财政收入持续吃紧的情况下,完成全年预算收入任务的压力逐渐增加,各地不得不严格征税,“放水养鱼”恐难维持。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的专家认为,应对财政吃紧现状,应从财税体制改革与加强财政收支的科学化管理入手。

  财政收入持续吃紧

  财政部数据显示,1—6月累计,全国公共财政收入68591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7.5%,增幅同比回落4.7个百分点。其中,中央财政收入32311亿元,同比增长1.5%。而根据提交今年全国两会的《2012年预算执行情况与2013年预算草案报告》提供的2013年预算安排:今年中央财政收入为60060亿元,比2012年执行数增长7%。如今上半年只有1.5%的增幅,不但预示着后半段增速的压力,也将前半年没完成的任务转嫁给了下半年。

  “能不能完成全年任务现在还不好说。”山东大学经济学院财政系主任李华告诉中国经济时报记者,就营改增而言,因其涉及的行业较少,又保证了地方分成,地方目前未受直接冲击。而中央因贯彻减税原则,收入减少。财政部数据显示,1—6月累计,地方增值税增长18.3%,主要是营业税改征增值税608亿元全部属地方收入,同比增加525亿元。

  西南财经大学财政税务学院教授付志宇向中国经济时报记者表示,中央的收入增幅,最能直观反映当前的经济形势。地方的收入增速较高,主要靠土地、房产等维系,实际上工商业并不活跃。

  财政部表示,1—6月累计,工业企业所得税同比下降2.9%;地方营业税受前几个月房地产市场成交额大幅增加带动同比增长12.9%。地方财政收入(本级)36280亿元,同比增长13.5%,本报记者发现,这比中央财政收入的增幅要高出好几倍。

  财政部数据显示,与中央财政收入趋缓相对应,中央财政支出也呈放缓趋势。6月份,全国公共财政支出13104亿元,同比增长3%。其中,中央财政本级支出1796亿元,同比下降4.1%。

  “这与中央主动减支有关联,财政部要求各部委减少开支,中央政府通过下属部门的节俭来维系民生等支出的刚性需求。政府部门减收、减支,有别于过去的扩张性政策。”付志宇说。

  地方不再“放水养鱼”

  收入持续吃紧,地方还能继续对企业“放水养鱼”吗?江苏省昆山市一位从事制造业的工厂专员告诉本报记者,“老板近来一直在抱怨税负压力大,这是他在这个工厂工作几年来从没有到过的。”

  浙江省一家物流企业经营者对本报记者表示,经济不景气,加上税负压力大,本行业的一些小企业快撑不下去了。

  “这体现了地方响应‘应收尽收,不收过头税’的方针,收入形势严峻已经做不到‘放水养鱼’,收税只能按法律规定的名义税率征收,不能轻易减免。”付志宇坦言。

  “收入跟不上,支出的压力摆在这,‘放水养鱼’的政策难以维系。目前的税源结构不尽合理,实体经济对税收的贡献体现得还不够,只有真正做强实体经济才能提高其税收贡献率。”李华说。

  税收负担目前对企业的影响到底有多大?江苏省苏州市一位加工制造业厂主向中国经济时报记者表示,税收负担排在影响企业的不利因素的第二位。而在2011年下半年,他仅将税收负担排在第四位。

  本报记者近期在长三角一带采访时也发现,资金缺乏,导致中小企业不敢接大单、长单。

  李华认为,所得税对企业影响不大,影响实体经济的主要在流转税预缴税款等对现金流的占用,影响企业支出保障。经济越不景气,现金越珍贵。而且目前的“放水养鱼”在规范性上也不够,不具备可持续性。

  付志宇表示,税法本来将税收减免权放在省一级行政部门,但在执行过程中,市、县等级有关部门经常申请减免税收,上级往往默许,导致“放水养鱼”很不规范。

  山东省有关部门曾于年初公布了本省去年的减税成果,2012年,山东省国税系统共落实税收优惠1383亿元,其中,落实支持资源综合利用、高新技术和小微企业等税收优惠达430亿元。

  “税收优惠应该法制化、规范化,形成大众方针,而不应下放到地方相关行政部门自主操作,这样随着经济形势变化或当地政府需求很容易产生一些操作随意性带来的弊端。”李华说。

  财税体制改革渐行渐近

  虽然财政收入增长乏力,财政部表示,依然要努力保障民生等重点支出需要。1—6月累计,教育支出同比增长10.7%;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同比增长11.9%;医疗卫生支出同比增长22.3%;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同比增长15.4%;农林水事务支出同比增长11.3%。

  李华表示,其实地方政府目前压力较大,要落实好相关项目必须做好收入、支出的科学管理、统筹规划,在经济低缓期,支出的精细化操作更需要尽快建立。

  付志宇认为,财税体制改革需与金融体系改革发挥合力,要做到财权、事权相匹配,同时抑制地方对土地、房产等经济泡沫的助推。

  “中央和地方的事权将重新分配,如全国性的教育和公共支出可能未来将由中央完成。而针对地方的专项转移支付由于多依托人情关系,监督和实施效果又缺乏保障,应尽量减少。地方还存在着内部边界不清的问题,地方政府之间的财权没有定好界限,省、市、县三级在财力分配上比较混乱,缺乏制度化的操作。从长期看,需要定好各级政府的税源、财权界限,而‘省直管县’利于相关改革思路有效实施。”付志宇说。

(责任编辑:DF111)

分享到:


网友评论:

  • 阅读排行
  • 本日
  • 本周
  • 本月
关于我们 | 免责条款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帮助中心 | 会员登陆 | 友情链接 | 订阅RS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