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十二五”规划期开始,集中的、大规模的保障性安居工程投入建设,包括廉租房、经济适用房、限价房、公租房、租金补贴等多种方式的住房保障体系已经形成,且覆盖面明显加大。这也反映了各级政府对住房保障的认识不断深化,制度建设取得显著进展。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人口以及住房供求关系变化,住房保障体系也面临着一系列新背景和新要求。如何才能更好更快地完善我国住房保障体系,在新的历史时期和新的形势下,完善住房保障体系的目标和总体思路应该有何变化?为此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组成专题研究课题组,历时几个月调研,完成了一组“完善我国住房保障体系的制度和政策研究”报告。
该报告分《我国住房保障体系的建立及基本评价》、《我国城镇住房保障的总体情况及发展趋势》、《我国住房保障体系面临的新背景与新要求》、《完善我国住房保障体系的目标和总体思路》、《进一步完善住房保障相关政策的建议》五大部分,各自独立,各有侧重,全方位地解读了中国城镇化不应单纯强调人口比重,更重要的是强调城镇化的质量,特别是包括住房保障在内的公共服务质量要不断提升;新一轮的区域产业转移和“产城融合”发展,为完善住房保障体系提供了历史机遇;随着住房存量资源不断增加,住房保障体系优化调整的政策空间也越来越大;政府的财政压力增加,亟须进一步提高住房保障体系的可持续性;而随着城镇化较快发展,城镇“新移民”的住房困难问题日益受到关注;面对我国住房市场的新变化和住房保障面临的新特点,宜进一步完善住房保障管理制度和相关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