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新华网消息:5月22日下午,新华社副社长慎海雄一行拜会了中国证监会副
短短46字的报道,一切尽在不言中。一切又是讳莫如深。悄悄的交流掩饰不了沪指的强势,今日尽管盘中一度小幅跳水,但很快再次拉升。沪指暴涨2.83%创7年新高,成交近两万亿。
值得一提的是,证监会副主席姜洋原也是媒体出身,曾任经济日报社编辑、记者;1989年任金融时报经济部负责人;1990年起任中国人民银行办公厅新闻处副处长、处长、办公厅秘书处处长、办公厅副主任、非银行金融机构监管司副司长。
比姜洋小11岁的新华社副社长慎海雄,历任浙江分社农村采访室记者、宁波记者站记者、浙江分社农村采访室主任、党组成员、常务副总编,上海分社副社长、总编辑、党组成员、党组副书记、社长、党组书记。
不可否认,新华社、人民日报等官方媒体特殊的身份早已成了投资者揣摩政策导向的重要工具。而且,监管部门也确实利用过官方媒体打压股市的疯狂,虽然那时是不署名的“本报特约评论员”,但分量极重,且放在头版头条,效果立竿见影。
如何做好“资本市场报道”,如何让投资者在指向不一的飘忽信号中悟透“中央声音”,是一门手艺话,更是一个政治工作。可谓“股票小市,政治大势”。让我们来回顾下新华社今年以来关于股市的一些评论和新闻报道——
今年1月初,新华社认为股市不能靠杠杆资金来创造“神话”,曾致杠杆牛市四封信——第一封信:投资者为何“亏也心慌赚也心慌”;第二封信:券商切莫把两融风险教育当儿戏;第三封信:投资者如何适应杠杆市场?第四封信:加强灰色地带监管且行且珍惜。
4月2日,创业板三个月涨近千点,新华社警示“黑天鹅”风险。新华社发文称,监管层放话业要打击股价操纵行为后,行情开始分化。投资者应及时转变前期投资思路,对小盘股做好最高级别的风险警惕,避免深套。
4月IPO密集发行是否会给市场带来冲击?新华社4月6日(周一)撰文称,尽管央行屡次降息降准释放流动性,但是仅靠银行放贷让资金进入实体经济显然不现实,股票市场必须发挥更大的资源配置作用。新股发行提速不影响牛市势头。
4月7日晚间,新华社撰文《“风口”上的中国股市》,不仅肯定了此轮牛市的必然性和合理性,而且指出经济下行压力前,需要股票市场提供有力支持。新华社还呼吁监管层“呵护”市场信心。
4月8日,新华社再论牛市。新华社文章表示,在“改革牛”轮廓日渐清晰的同时,经济增速放缓对于股市的影响也在逐渐淡化。从基本面到资金面,再到政策面,三大驱动因素的全面向好,最终推动沪指上探4000点。新华社同时指出,场外资金的加速流入是推动沪指重回4000点的直接因素,全面深化改革推进带来的政策红利不断释放,则是引领A股持续放量走高的深层次动力。
4月9日,新华社发文称,或许当前的大盘股估值只是站在了“半山腰”。兴业证券对新华社表示,近期政策组合拳利好不断,信贷资产证券化注册制落地属“火上浇油”;而短期增量资金加速流入,A股赚钱效应明显,大盘有望加速冲高。
4月10日,新华社再论股市:且行且珍惜!新华网发文称,又是一个全民皆股的时代,万人空巷鏖战股市情形再现。但潮来潮往,终会退去,没人想成为退潮后的裸泳者,但请怀有一颗对市场的敬畏之心,且行且珍惜。
4月20日,在题为《受消息面影响市场情绪跌宕 沪市单日成交创天量首破万亿元》的文章中,新华社首先提到,降准并未给A股带来预料之中的提振。
4月26日,新华社解剖监管层为何卖力支持股市。中国股市25年的历史上,监管层从未如此明确地表达过坚定支持股票市场发展的态度。去年以来,无论是资本市场改革措施出台的密集程度还是监管层的轮番站台喊话,都表现出大力支持资本市场发展的国家战略意志。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5月5日晚间,新华社及新华网连发四篇文章,言及当天暴跌的A股,分别题为:《新闻分析:沪深股市缘何大幅下挫?》、《新股并非洪水猛兽 A股终将回归理性慢牛》、《5日沪深股市遭遇重创 投资者观望情绪渐浓》、《股市遭遇重创不失为一场洗礼 风雨过后更见彩虹》,认为“本轮股市的快速修正有利于市场进入管理层所倡导的慢牛模式”、“A股终将回归理性慢牛”。
延伸阅读:
股市真正的考验是几天后巨盘股票的到来
复旦大学金融与资本市场研究中心主任谢百三教授
一、中国股市开设以来从未有过的超强势
本周二、三、四,新股密密麻麻发行,吸走了3万多亿资金;但与3月、4月每次大跌几天、大跌10%左右不同(四月大跌400点);汹涌的资金洪流继续冲了进来;主力与很多主动退出的谨慎的中小散户开了个大玩笑,根本不让你有再次逢低买回来的机会,你不是要去打新股吗?走吧,机会成本二者选一;我趁你走时。大买老股,大炒老股。很多股票在打新股三天中,连涨三天,甚至出现了2-3个涨停板,让出走者目瞪口呆,悔青了肠子,打新股128.5万未必中签一个,但老股抛出后;涨上去而造成的踏空损失却是实在的。他们在牛市中总是后悔的,这也做错了,那也做错了。
市场主力坏吧,5月打新股,竟然完全不跌,一个台阶一个台阶让你看着它上了4600点。等打新资金回来,再买什么好呢?这真是“洞中才数日,世上已千年”啊!
每天深沪的成交量都很大,稳定在万亿以上。这是一个1990年中国股市开设以来,从未遇到过的超强势市场。
什么理由、什么名义,什么故事都可以让你涨个不停。一个朋友中签暴风科技;在150元卖出300股,在248元卖出200股,结果全错了,它竟上了327元;证监会竟一言不发;这使得所有新股都涨个不停。有的在涨停板打开后;又有很多资金蜂拥而入,又不断地上涨了100%以上。
于是一切小盘,高科技、医药、食品、生物、环保、“互联网++”都涨个不停。上市公司一定对证监会、交易所的限价,暗中愤愤不平,凭什么压低我的发行价。
总之,股市处于超强势之中。
二、股市上涨的空间还有多少?
1、只要银行存贷利息还会下降(降到2%,甚至更低些,依然可能);
2、只要准备金率还会下降;(18.5%,依然是全世界大国中最高的,依然会再降);
3、只要房地产市场稳定下来。(各地政府都在暗暗保护之);
4、只要实业处于维持低增长态势;(很多实业家已部分或大量进入股市);
5、只要大盘蓝筹股市盈率依旧仅10-15倍不到;
6、只要政府呵护股市态度不变,不发脾气、不生气、怕疯牛、更怕疯熊。
7、只要125万亿的M2还在增长;
8、只要人民币不能自由兑换;
9、只要目前的融资融券政策不变;
……;总之,只要以上诸点因素不变,股市就很难下跌;还是八个字“下跌有限,上涨难测”。李大霄老师怎么那么童真呢?这个“牛市言顶,难上又难”的股谚不知吗?当年,2007年温家宝时代,涨到4200多点时,他急了,加了印花税;但股市下跌了30%后,又倔强地上来;达6124点;当时M2是38万亿,如今是125万亿。当时是硬实行“适度从紧”之货币政策(其实是“额度制”;极度从紧,货币政策打下来的);股市和房市被立即,持续大量抽走巨额资金,而出现雪崩式下跌的。目前,我国的货币政策依然是“稳健”、实则是“宽松”的。尚没有发生雪崩前的迹象。
三、再向管理层进一言:大的调控可行;细的调控很难
1、调控职能抓大放小;想把股市调在4500点,5000点,5500点以下的想法是很难的,这就如同小宝宝,她日长夜大;你不想让她长一样难乎其难。应该学美国,法制要严、违法必究、执法如山。但具体的涨跌,就随它去了。事物的宏观是有规律的,事物的微观是没有规律的;抓宏观就行了。(特别感谢研究生时学了《宏观经济学》,宏观能让你挣钱的。)
2、小盘股大涨,怎么管。当年的万科、深发展都小,后来成了长江、黄河。苏宁云商;从上市2000万股至今涨了39倍;又如用友软件(现用友网络);上市涨到99元,套了很多人,现在复权看看,前些日子是880元,现在1123元。所以,硬性打压、控制小盘股上涨,也难辨是非。以后万一也小溪变长江了呢。
3、大盘股不涨;兴业银行,市盈率仅6-7倍,怎么办?不涨;不合理,涨,它权重45%;马上涨百点,怎么办?
因此,宏观盯住不要多出违规事件;微观容忍一些。
4、多发几只新股调调就可以了,但也应以保持牛市为度。
四、向券商进一言:凭良心做事,积极工作。
有些券商研究员有故意错误引导投资者之嫌;如东方证券,上市前,为几家券商预测它的市场价为20元,结果22元一带涨停打开后,散户一哄而散,机构趁势全部冲进去,短期内炒到30元一带。请注意,不是大盘涨到现在(现在38元);是当时短期内上涨。它盘子小,业绩可以,唯一可参照的是60多元西部证券与东兴证券。预测定位20元明显过低,不知是这券商研究员水平低,还是配合机构故意诱导散户地位出来。在此提醒:这样搞以后要臭掉的。如故意,也是违法的。
又:向中小散户进一言:不要自以为是,要敬畏市场,大牛市了,胡乱抓个股票都会涨,很多中小散户都兴高采烈,变得很自信。请记住,不是我们水平高,实在是因为在大牛市中。而且,证券市场发展很快,做十年股票的人和做一年股票的人一样水平,千万别太自信。要自以为非,敬畏市场。
五、虽然强势,仍要小心,调整随时会发生
真正的考验是几天后巨盘股票----中国核电的发行、上市。而它正在快步向我们走来。
股市是否会借此调整一下呢?
(责任编辑:DF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