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neast
财经 | 宏观 | 国内 | 国外  投资 | 风投 | 天使 | 私募 | 产业 | 并购 | 投行  证券 | 金融资本 |  创 业 板 
商机 | 公司 | 产品 | 供求  学院 | 创业 | 管理 | 连锁 | 投行 | 理财 | 贷款  机构 | 投资机构 |  外商投资 
服务 | 展会 | 招聘 | 名录  市场 | 项目 | 投资 | 专利 | 技术 | 产权 | 连锁  互动 | 创业社区 |  有问必答 
您当前位置:中国创业投资网 >> 新闻频道 >> 金融资本 >> 浏览文章

人民网人民日报仅提示风险并未否认牛市

2015-5-7 6:02:34东方财富 【字体:

人民网评论人民日报《牛市也别忘风险》一文,称仅提示风险,未否认牛市。

  ===本文导读===

  人民网:《人民日报》仅提示风险并未否认牛市

 

 新华社:新股并非洪水猛兽 A股终将回归理性慢牛

  新华社:沪深股市缘何大幅下挫?

  新华社:市场调整压力逐步累积 投资者观望情绪渐浓

  新华社:股市遭遇重创不失为一场洗礼 风雨过后更见彩虹

  ===全文阅读===

  人民网:《人民日报》仅提示风险并未否认牛市

  昨日,沪指在交易时段内跌去4.06%,报收4298.71点,失守4300点关口。随即,有媒体网站刊发《官方态度转向致中国股市暴跌》一文,引用分析师观点说“《人民日报》等官媒发表文章频频提示股市风险,预示着官方对此轮牛市行情应如何演绎的观点已经发生转向,这对市场上行构成了较大的心理压力。”

  《牛市也别忘风险》是《人民日报》于5月4日发表的一篇评论文章。文章的主旨在于倡导“理性投资、量力而行”。其中提到的主要两个观点,一是牛市并不意味着单边上涨;二是牛市也不意味着所有股票在任何时候都是机会。通览全文,作者仅是在提示风险,并未否定牛市。

  然而近两天来,这篇原本语气平和的文章在转载过程中被屡屡缩减、频频篡改,最终导致面目全非,并演绎出多个耸人闻的版本。有些文章受限于移动端有效传播字数的限制,仅引用其中部分文字内容,片面定义文章主旨;有的在原文前后夹杂自己的观点看法,篡改了作者的意愿;有的则为了达到互联网+传播的“轰动效应”,借题发挥误导读者。这些已经失真的文章依然冠以《人民日报》的名义进行传播,既是对《人民日报》的伤害,也是对读者、对大众舆论的伤害。

  本轮牛市的根本原因是中国发展战略的宏观支撑以及经济改革所激发的动力。有舆论将中国经济的转型调整和中国股市对立起来,认为牛市缺乏实体经济的支持,或者实体经济不好导致生产资金进入股市才造成牛市,这些观点也都是有待商榷的。从国际经验来看,资本市场在经济转型的过程中往往扮演重要作用,双方的关系并不对立。从国家战略出发,“一带一路”和“人民币国际化”将使得中国蓝筹公司具备全球资源配置的能力,中国蓝筹公司的估值尚存在提高的空间。而从国内实际情况出发,当前CPI稳定,货币政策具备适度宽松的条件。无论是从国家发展战略还是从国内经济运行情况考量,股市的长牛、慢牛都符合国家利益、产业利益、社会利益。而这样的牛市需要市场的支持,也需要信心的支持和舆论的呵护。

  不妨将5月5日的收跌看作是中国资本市场迈向成熟过程中经历的一个插曲。收跌给市场的参与者上了一课:理性的市场离不开理性的舆论,理性的舆论离不开理性的媒体。

  新华社:新股并非洪水猛兽 A股终将回归理性慢牛

  春风和煦,持续火热的A股市场遭遇入春以来第一次“寒潮”。

  今日沪深两市大幅杀跌,沪指一改往日热情洋溢的“红脸”,震荡下行,虽然早盘有过短暂反弹,但全天大盘越走越弱,重挫近200点,跌幅逾4%。暴跌潮也从蓝筹板块向全盘蔓延,截至收盘,仅工业4.0概念、机器人 、新股与次新股三板块飘红。

  常规降温遭遇过度解读

  新股发行作为一项股市常规操作由每月一次改为每月两次,这就意味着每月新股发行较此前明显放量。面对新股发行的突然加速,有部分激进投资者认为,监管层增加新股供给,除了解决居高不下的新股“堰塞湖”外,更是意在打压当前火热的股市。

  对于一些曾有过被“政策市”困扰经历的投资者而言,从监管层的举动中揣摩“深意”已成习惯。面对疾驰奋进的A股市场,肖钢主席在4月公开提示风险,建议投资者“谨慎投资,量力而行”;证监会投保局副局长赵敏在新华网“股市e事厅”活动现场表示“各方都要尊重市场,敬畏市场”。

  然而,市场资金却依旧躁动,大盘涨势不止。面对本周新股申购潮到来,部分投资者认为是证监会在“打压”股市,实属误读。

  从3月12开始沪指一路上涨,30个交易日内上涨超1200点,一度逼近4600点。此时证监会适度增加新股供给,确实是为缓解当前市场过热,避免这轮由资金与杠杆驱动的牛市步入过热行情 。短期来看,可以缓解当前资金过度导致的“疯牛”行情,长期来看,适度增加新股供给可使两市上市公司增多,给投资者更多选择,缓解资金滞胀引来个股的过度上涨。

  此举绝非是“打压”股市,实意为以供给促平衡,无论是监管层还是股民,都期望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分歧加剧并非“牛市终结”

  从今日盘面上看,二八跷跷板效应依旧十分突出,两市超1000只个股跌幅逾4%,却依旧有71只个股强势涨停。4月汇丰PMI创12个月新低、外资纷纷大举减仓下,短期涨幅巨大的A股确实面临着回调的压力,但是70余只逆势涨停的个股也在宣誓着,当前牛市依旧是“不差钱”的行情。

  今日盘中,部分“牛市终结”、“中期见顶”等各种议论和资讯纷至沓来,系统性风险继续被放大。然而,纵观股市历史的数次暴跌,都不缺少指数急涨过后的暴跌。

  虽然近期市场利空消息过多,除新股启动申购外,三桶油掌门人同日调整、监管层开展非法集资整治行动、券商伞形信托新项目已暂停、三季度印花税或上调(已被国家税务总局辟谣),但是牛市根基依旧未变,“改革牛”印记依旧明显。

  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背景下,货币和财政政策仍将保持适度宽松,市场系统性风险较小,大类资产加快向权益投资迁移配置已成趋势,中期上行动力充沛,牛市格局仍将延续。

  投资布局优选防御板块

  资金大举调仓出逃、权重与题材共同下挫,说明当前高位市场筹码已大幅松动。四月各大主要指数涨幅均在20%左右,市场短期积累了巨大的获利盘,短期来看,指数调整在所难免。

  在短期避险行情的情绪下,投资者可以选择食品饮料、医药、家电、轻工等行业作为防御性投资。

  在如今监管加强与短期风险并存面临调整的情况下,业配置应当遵循三项原则:第一,甄选在本轮行情中涨幅较低的滞涨行业;第二,甄选当前估值较低、具有基本面支撑的行业;第三,避开融资买入额占比较高的行业。

  具体来看,食品饮料、医药行业在本轮行情中涨幅较低,且本身具有防御性质,配置价值凸显;受益于地产销量持续复苏、原材料价格持续下降双重因素推动,家电板块在当前阶段的配置逻辑清晰;轻工板块持股离散度居中,前期涨幅较少。

  无论从技术面还是消息面,本轮股市的快速修正有利于市场进入管理层所倡导的慢牛模式,今日的大跌与其当做“牛市终结”不如视为“模式切换”。一路上扬屡创新高的沪指怎会倒在小小的数十只新股发行上,况且中国资本市场不断走向成熟,该经历的坎坷总要经历。

  随着A股市场的日渐完善,投资者也需破除过去成见,趋向成熟。新股发行真的并非洪水猛兽,A股也终将回归理性慢牛。

(责任编辑:DF010)

  1234 下一页 阅读全文 提示:键盘也能翻页,试试“← →”键
分享到:


网友评论:

  • 阅读排行
  • 本日
  • 本周
  • 本月
关于我们 | 免责条款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帮助中心 | 会员登陆 | 友情链接 | 订阅RS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