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托产品开立证券账户的重新开放已经两周。市场反应如何?这能否改变信托公司“有劲儿无处使”的抱怨,并对长期受压制的“王牌产品”地产信托形成业务补位?
这些有待时间解答
一方面,证券账户的重启,必然会促进信托公司扩大证券信托类理财产品的成立与发行。由于私募基金作为机构投资者多通过此种方式进入股市,这必然会有利于增量资金入市,增加股市流动性,提振投资者信心。
与此同时,一位信托人士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认为,监管层此举从长期考虑也将给信托公司的业务转型带来新机会。“银信合作、房地产信托等信托公司一直以来的拳头业务长期都受到宏观政策与行业调控的严格控制,深受打压,倘若这个时候能够给信托业务开辟一条新路径,或许就可以帮助信托公司更好地进行业务调整。这也符合监管层对信托公司主动财富管理的要求。”
对于上述政策意图所潜在的推动性,包括该信托人士在内的部分观点都认为有其合理性,这既有郭树清履新证监会以后,对证券投资私募机构参与资本市场的鼓励与大势所趋,也有证券信托的既往表现。“不要小看私募基金与信托公司的组合力量,当年要不是信托公司开‘拖拉机’账户,干扰新股发行,也不会被叫停。”
2009年,因为多家信托公司开设“拖拉机”账户打新股,干扰新股发行体制改革,证监会以口头通知方式叫停信托计划开户,直到今年的8月31日,暂停达3年之久的信托开户才得以重启。
这期间,信托公司与私募基金多次抗议不能公平进入资本市场,更曾委托其他监管机构代为说情,但都无果。这也成为信托公司抱怨不公平待遇,很多业务无法开展,对房地产信托无法割爱,有劲儿无处使的口实。
这么看来,无论是发展形势,还是时机,都到了该为信托公司开拓新领域铺路的时候了。
然而,事实却显示,抱怨归抱怨,争取归争取,证券开户解冻所受到的夹道欢迎,并没有转变成信托公司积极开展该业务的热情。
数据统计显示,信托公司在新设证券账户方面却是动力不足。9月以来,信托阳光私募产品总计发行25只,其中证券类产品只有9只;在券商发行的产品中,一共发行了7只,其中3只混合型,4只债券型,没有一只股票型产品,平均发行规模也在下降。
对于骨感的现实,另一位信托公司的研究人士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市场形势已经今非昔比,目前市场的状况和预期不稳,信托公司真正愿意开设信托产品证券账户的已经不多。
另一个同样需要依托证券账户才能开展的股指期货市场,信托公司同样也仅是抱有试点状态。“每个公司有不同的侧重,有些侧重于证券投资,占比也比较大,我们的此类规模就很小,没有更多的精力,短期内也不会成为我们的主要利润贡献。”这位研究人士直言不讳。
与此同时,地产信托还在延续下半年以来的回温。近几周的发行规模也基本继续延续小幅上升的势头,其中一周的规模占比甚至接近了50%。有业内观点表示,受到首套房贷放松和降息等因素影响,未来楼市回暖、开发商融资需求扩大对信托产品的影响还会继续。
这样看来,尽管房地产信托还未及以往的风光景象,下半年的走势也还有待观察,但可以确定的是,短期内依托证券账户开放来促使信托公司进行业务调整、提携股市的美好愿望是很难达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