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四大行地方平台贷出现不减反增现象,较上年末增长了近0.5万亿元。分析人士称,随着通过发改委审批的地方项目开工,不排除融资平台会借机筹措资金以缓解流动性,市场普遍担忧融资平
四大行平台贷“3升1降”
尽管据半年报数据,近两年来一直被视为风险防范重点的地方融资平台,尚未在上市银行半年报中体现出风险大幅上升的迹象,部分股份制商业银行的融资平台贷款余额较上年末甚至有所下降。但众所周知,地方融资平台债务中80%来自银行贷款,而四大行的地方融资平台贷款占整个金融机构平台贷款比例接近50%。而上半年国有大行平台贷数据不容乐观,除工行外,中、建、农行的平台贷款余额均不降反升。
初步统计,四大行融资平台贷款余额共计约2.6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了近0.5万亿元。其中,中行为4225亿元(上年末为3949亿元),不良率为0.33%,拨贷比4.31%。建行为4425.98亿元(上年末为4297.64亿元),其中现金流全覆盖类占比达91.33%,较上年末提高5.64个百分点。农业银行为4142亿元(上年末为3997亿元),占全部贷款的7%。只有工行较2011年末减少了23亿元,不良贷款率为0.67%,较2011年末下降了0.06个百分点,现金流全部覆盖与基本覆盖贷款合计占比近98%。
清理仍是信贷调整首要任务
业内专家认为,尽管上半年平台贷款资产质量总体保持稳定,但随着通过发改委审批的地方项目开工,不排除融资平台会借机筹措资金以缓解流动性,市场普遍担忧融资平台贷款会借此反弹。融资平台贷款的清理仍是信贷结构调整的首要任务。
据悉,今年以来,银行已按照银监会的要求对平台贷款普遍实施了严格的名单制管理,按“支持类、维持类、压缩类、退出类”的四级分类原则将所有平台客户进行信贷分类,列信贷管理的名单,以及是否给予信贷支持的依据。但银监会主席尚福林也曾坦言,“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风险仍比较突出,仍然有少数银行平台贷款不降反升,总量控制困难较大。”
中行行长李礼辉表示,未来将对地方融资平台贷款只减不增,严格落实还款来源,控制对产能过剩行业的信贷投放,禁止进入高耗能产业。
有银行业内专家认为,尽管目前来看,融资平台贷款不良率没有上升,但在中国经济已跌破8%、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背景下,对重大在建续建工程、涉及“稳增长”重点项目的融资平台给予一定程度融资支持,有利于避免造成资金断流,保证后续资金投入。
◇相关链接
新增不良贷款集中在制造和批发零售业
交行半年报透露,今年上半年新增不良贷款主要集中在浙江及其温州地区,其他地区贷款质量基本保持稳定,不良贷款上升最快的两个行业则是制造业和批发零售行业。
据数据来看,制造业今年上半年已成为不良贷款的主要聚集地。其中平安银行1.5%、华夏银行1.37%、浦发银行1.2%、兴业银行0.85%、招商银行0.88%,均高于该行不良贷款率。以平安银行为例,今年前6个月制造业新增不良贷款达到11.73亿元,占该行全部新增不良贷款的70%。这一比例在兴业银行中也高达78%。此外,批发和零售业亦是高危行业之一。
除了风险已经显现的钢贸、光伏、船舶等行业,以及不良贷款普遍增加的制造业以及批发零售业,交通运输、邮政行业的不良贷款余额也明显上升。例如浦发银行今年6月末交通运输、仓储及邮电通信业不良贷款较年初大增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