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处济南的齐鲁证券,因其保守的风格很少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但今年却因负面消息频频登上各大媒体版面。
从上半年的李黎明案、到向离职
齐鲁证券一位投行人士告诉《投资者报》记者:“总裁邓晖的目标是把齐鲁发展成为大投行、大资管、大研究,大投行被作为重中之重。”
但是现实跟齐鲁证券开了个玩笑:红火一时的投行业务昙花一现,今年以来没有一单IPO,投行业务排名滑落到第20名。
另一大主业经纪业务的遭遇类似。齐鲁证券曾经在2009年成为经纪业务中的黑马,此后发展亦陷入停滞,甚至开始滑落。
齐鲁证券曾因两大主营业务闪耀过,目前看来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面对各方质疑,疲于应对的齐鲁证券干脆沉默以对。
《投资者报》记者多次电话联系齐鲁证券,直到截稿前,负责媒体联络的胡经理电话一直打不通,总裁邓晖的电话也换成了别人接听,不再接受媒体的采访。
投行频频被质疑
齐鲁证券遭到质疑,始于李黎明案。在齐鲁证券期间,李黎明因在前雇主招商证券工作期间涉嫌PE腐败,被证监会查处。
2012年5月事发时,李黎明在齐鲁证券担任总裁助理兼任投行董事总经理一职,主要负责开拓山东省内的投行业务。
“这件事对于我们的外部影响挺大,事情刚发生的时候,我们一些客户都打电话问,是不是齐鲁投行出了什么事情,其他项目能否进行。”上述投行人士向记者回忆说:“当时我们疲于应对,说实话我们有点冤枉。”
“李黎明2011年11月正式到齐鲁证券上班,2012年4月辞职,半年左右的任职时间,又怎么会对公司的业务和政策产生影响呢?”他告诉记者:“但是(齐鲁的)投行形象就此蒙上了一层阴影。”
但记者了解到,李黎明早在2011年3月份就进入齐鲁证券,只不过没有正式程序。在他的推动下,齐鲁投行有了加速发展的迹象,他还积极促成齐鲁证券与广东农垦集团的合作。当时有媒体报道称,此次战略合作协议的签订,使齐鲁证券在投资银行业务、资产管理业务等方面获得多项业务机会。而李黎明的离职势必会影响相关项目的进行。
此后,齐鲁投行的麻烦事一件接着一件。
8月份,齐鲁投行被爆出30余人辞职,人事大动荡。据称,在保代陈正旭的带领下,齐鲁证券深圳投行部走了大半,其中还包括六七名保代。
《投资者报》记者向处于漩涡中的一位保代王先生求证:“我没有离职,仍然在齐鲁,走的保代比较少,其他投行部门员工的确走了不少。”
据公开资料显示,目前已有两位保荐人离开齐鲁证券,分别为5月份离职的陈正旭、6月份离职的艾可仁。前者投奔了宏源证券,后者目前在华西证券。
人心浮动的齐鲁投行到底怎么了?有人称,由于奖励政策形同虚设,不算是市场化的薪酬,保代纷纷离职。也有人称,可能是被齐鲁向离职保代追讨1600万的赔款吓着了,纷纷寻找更好的归宿。
上述保代王先生否认这种说法:“齐鲁的薪酬在北方区域算是比较高的,可以说是完全市场化。要不然怎么会挖来那么多人。”
“最可能的原因是齐鲁证券要降薪了。”王先生道。
一位接近齐鲁证券的猎头向《投资者报》证实了这件事:由于保荐人众多,项目减少,整个保荐人行业的薪酬开始下降,年初齐鲁打算做一次薪酬改革。一般来说,业界通行的方式是对浮动收入作调整,而齐鲁打算动固定薪酬,而这块是保荐人最主要的收入来源。
“不过,这个制度由于内部人反对,没有最终实行,但有可能动摇了军心。”猎头透露说。
承销业务迅速滑落
“我们花那么多钱养着投行团队,但今年上半年一单IPO也没有。”上述投行人士告诉《投资者报》记者,邓晖在半年度视频会议上曾对投行成绩表示不满,而且发出了“下半年,我们一定要搞好投行”的号召。
但是,齐鲁证券的投行业务在经历过2011年的爆发后,突然沉寂。而此时,正是投行负面新闻不断的时候。
同花顺iFinD显示,今年以来齐鲁证券没有一单IPO进账,同行中至少有37家券商IPO成绩要好于齐鲁。截至9月份,齐鲁的投行部门今年以来仅有2单非公开发行项目,10单企业债,1单公司债。如果把三者加起来,今年以来齐鲁证券承销排名在20名。
这和去年风光的局面迥然不同。
2011年,齐鲁证券成为挖角最厉害的券商之一,当年3月齐鲁证券保荐代表人仅仅有18名,到11月初就增加到了47名,目前的保代人数激增至58名。保代人数几何倍数的增加,按照目前保代年薪百万水平计算,再加上百万元的转会费,齐鲁证券为此付出的代价接近亿元。
相应的是,去年齐鲁在投行业务突飞猛进。据证券业协会数据,2010年,齐鲁证券IPO仅有1家,承销业务中排名60位,处于券商的中下梯队。到2011年,齐鲁证券IPO承销增加到了6个,投行排名迅速飙升至16名。
今年以来,尽管投行业务如此惨淡,但齐鲁证券官方的态度并不认为投行业务滑落。在他们看来,投行项目有一定的周期性,目前有大量的项目在批。根据证监会预披露的信息,下半年齐鲁证券申报的IPO项目有9单,其中通过发审会1单、初审3单、落实反馈意见的有5单。
储备项目看起来不错,但证监会对IPO放行明显放缓,剩余的400多家公司都在排队上市,齐鲁证券何时能排上号,仍是一个未知数。
不过也有投行人士鸣冤,上述保代王先生向记者表达不同意见:“从公司角度讲,发展投行业务是有风险的,高投入、高风险,很难说砸钱就能把一家投行搞起来。”
王先生表示,但投行业务具有三年不开张,开张吃三年的特点。过去平安、国信够起来,是因为项目资源已经积累了两三年才爆发。齐鲁还需要积累一两年,或许到明后年才有表现。现在外界对于齐鲁的质疑,有失偏颇。
经纪业务发展停滞
相比投行业务的爆发,齐鲁的经纪业务爆发时间要提前两年,但衰落的也更早。
2008年7月,齐鲁证券开始大规模地营业部扩张运动,当年10月底,该公司做好了50家营业部新网点开业的准备,13家服务部也全部转化为了营业部,后续两年开设了10多家营业部。
至此,齐鲁证券拥有165家证券营业部,在国内券商中排名前五。齐鲁前后的两家券商是国泰君安和申银万国,和这两家相比齐鲁经纪业务市场占有率和营业部规模并不成正比。
在大跃进的2009年,齐鲁经纪业务市场份额获得了30%的增长,占有率大约在3%,但是在随后的两年经纪业务增长出现了停滞。
2010年,齐鲁证券在总交易市场份额和股票交易市场份额的占比未进入前十位,且均低于3%,排名14位。2011年,公司的经纪业务仍然未进前十,占有率在3%左右徘徊。
“这两年由于行情不好,新设营业部亏损严重,去年仅有十家营业部有了盈利,其他近几年成立的新营业部亏损连连,据说新营业部去年亏损了上亿左右。”齐鲁证券一位营业部的员工告诉《投资者报》记者。
他还提到,由于佣金费率的下调,齐鲁的优势在下降。过去齐鲁证券在山东占据绝对优势地位,佣金率会很高,基本在3‰。但是2009年以来,随着越来越多的券商进驻山东市场,佣金战越来越厉害,目前平均下降到了1.5‰左右,佣金率折了一半。
记者注意到,齐鲁证券在2009年爆发,还有一个原因是ETF交易量排名全国前列。
不过上述营业部知情人士说:“ETF巨量基本上来自青岛的一家营业部。据说营业部的老总和证监局的关系良好,很多企业买面子,所以都在那里交易,不管赚了多少钱。据我所知,这个营业部基本上赚了交易量,为客户没有带来多少收益,这种情况不可能维持。”
他还向记者诉苦:经纪业务客户都受伤很深,我们还要向他们推销集合理财产品。公司资管部门目前正在推一款全新的集合理财产品,是固定收益产品,每个营业部都有任务。
“公司原有的两只集合理财产品跌幅都超过30%,被客户骂得狗血喷头,又来了新任务。这次我可能得要自己掏钱买了。”他感叹压力太大。
主管领导更换频繁
或许由于频繁的挖角,齐鲁证券的两大主营部门的负责人时常处于变动中。
以经纪业务为例,2009年,邓晖从德邦证券跳槽至齐鲁证券担任副总裁,主管经纪业务。在他任下,经纪业务的确有了大跃进。
但是在邓晖担任齐鲁证券总裁后,经纪业务部门经历了两任领导。接替邓晖的是罗国举,目前主管领导是韩亭德。
罗国举,曾任湘财证券有限责任公司营业部负责人、经纪总部总经理、公司副总裁、总裁。现任齐鲁证券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韩亭德,在公司法律部任职,曾经也担任过营业部的老总。
三位部门领导都是经纪业务出身,但是频繁的更换部门领导还是对公司的政策产生影响。
“管理层的变动,会或多或少地影响有关经纪业务政策。”上述经纪业务人士道:“齐鲁是国企,很多时候是为了政治任务,对于经纪业务的考核常常朝令夕改,一个考核政策没有试行三四个月,考核政策又发生变化。”
“目前齐鲁证券的一些营业部老总对此怨声载道。”他举例说,2009年邓晖上任时,提出了一个薪酬考核制度,说三年后论功行赏。但三年后,不见踪迹,全新的考核制度出炉,让很多老人不平。
投行业务的负责人也变动频繁。在过去一年多时间内,投行部领导人更换了两次——从薛军到李黎明到邓晖。
薛军于2008年11月跟随前总裁张桂庆加入齐鲁证券,担任齐鲁证券副总裁兼投资银行总部行政负责人。2009年,薛军提出将齐鲁证券投行业务跻身券商第一方阵,在他的带领下,齐鲁证券成为投行界的一批黑马,发展迅速。
由于公司安排,2011年5月份薛军又转投齐鲁直投公司,仅仅4个月之后,薛军就辞去齐鲁的职务,跳槽到申银万国担当总经理助理一职。就此,李黎明接替薛军的副总裁职务,主管投行业务。
今年上半年,由于李黎明涉嫌PE腐败,东窗事发匆匆辞职,投行负责人的位置则由邓晖亲自管理。
无创新惨遭降级
除了业务方面的麻烦事情,公司还惨遭证监会降级。
今年96家受评券商中,有30家升级,19家降级。齐鲁证券成为AA阵营降级的两家券商之一。
所谓券商分类评级,是监管部门对证券公司的综合性评价,主要是体现证券公司合规经营、财务稳健状况、风险管理能力等。
证监会的评价指标主要有资本充足、公司治理与合规管理、动态风险监控、信息系统安全、客户权益保护、信息披露6类。
“齐鲁被降级,感觉好像公司出了大问题。在我们看来,目前的分类评级,只是协会组织有关专家对于公司风险的一些评定,不影响公评司业务开展。”上述齐鲁投行人士道,“虽然不会影响业务开展,但是公司宣传时,会经常把它当做宣传工具,对公司的形象多少会有影响。”
上述齐鲁投行人士告诉记者,去年券商评级之所以那么高,是因为创新业务加了5分,但今年没有了特别的创新业务,分数就下来了,过去多年,齐鲁证券一直是A级评级,仅有去年获得了AA级别。
上述齐鲁营业部经纪业务的人士告诉记者,齐鲁证券目前的创新业务主要集中在IB和融资融券,而这两项业务基本上已经在全券商推广,算不上什么新的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