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点评:
陈维广:我一个问题,你的销售周期有多长?这是第一个问题。
第二个问题,你的客户在考核你的方案的时候,他考核有哪些关键点?
曹猛:我们的用户有两组用户,有第一代装了GPS用户,这个非常短,因为国家有标准,国家794标准马上就要上了,都要上同一个平台,这时候必须要切换。
另外从来没有装过的用户,主要还是前期安装的费用他们会比较担心,这个从一个月到三四个月不等这样的周期,是新用户。
陈维广:第二种用户占总的用户多少?
曹猛:未来主要的用户会是第二种,国家的标准也正在推,我们也以国家标准做,基本过程是同步的,周期会越来越短,大家熟悉的模式看到反馈会更快一点。
第二个问题。
陈维广:你们客户考虑的。
曹猛:考虑哪些方面,现在还是用费这一块,因为首先没有安装的成本,安装成本主要是硬件的,然后我们现在跟他聊了之后,如果数据拿到多之后,他会全面推,试点是推50%的成本,装机量还是挺快,起步是没有什么成本,月租费每个月花多少钱,这个要讨价还价,我们现在最基本费用是20块钱一个月,高的稍微功能多一点是在50以上,每辆车每个月。
徐晨:不好意思,我听得有点模糊,客运和物流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你穿插着不停搞来搞去,不太明白,你到底是做客运还是物流?客运行业国家规定比较严,物流这个行业比较混乱,有车主、车队、货运站,非常复杂,你到底是想做客运还是物流?
曹猛:我们是从客运起来了,我们做了这样一套基本功能,刚才看到九宫格格式显示的时候,这是客车也有的功能,我们平滑到货车的时候沿用了这个功能。
我们现在针对的方向,全国运营客车不到两百万辆,货车会非常很多,所以我们全力以赴做货车。
徐晨:这样的产品对于现在物流行业的阶段的话,我不知道他们到没到这个阶段可以使用这个产品?
曹猛:需求上绝对有大量的需求,现在您的问题是体系架构上有没有到这个阶段,第一个是信用问题,我们通过一系列手段,监控车,监控货,在金融上我们做不到,我们拉入保险集团进来,未来还要第三方的金融集团,这两块补上。
李剑威:现在据我所知跨城市的物流,物流上都是一个人,我看你们的设备都是需要安装的,对于这些私人的车主,安装门槛是不是太高了?
曹猛:并不很高,因为硬件它有低版本和高版本的。
李剑威:一个车上没有什么设备。
曹猛:安装的硬件这块,因为我们不生产车载设备,低成本的硬件,GPS功能的在500以下,这个成本并不高,作为个人用户他加入的主要目的是希望通过这个平台获得货主信息,给他提供生意,所以他是有这样很大的利益驱动性做这个事情的。
李剑威:这里面就有一个鸡生蛋、蛋生鸡的事情,双边市场必须有一边起来才有吸引力。
曹猛:我们先走车这一块,因为本来这个市场这一块就存在,车联网是需要的,几乎所有的物流车队,不管装没装过的都要升级。在这个基础上我们会先区域性地建立一个物流交易平台,然后再引进个人车队。
钮钢:我给你一个建议,我正好做过这个项目,物流方面你一定要关注司机,司机看信息的方式,了解信息的方式,不要我们想的用GPS终端推给他。另外一个空车是不能赚钱的,这个要切得小一点,细一点,这个我们可以交流。
(根据现场演讲整理未经本人审阅)
相关阅读:
远迈信息:智能行车管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