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月6日,原赶集网两大高管王连涛和陈驰做了一件很戏剧性的事情:
作为赶集网蚂蚁短租初创时的负责人,两人在离开赶集网半年后,不仅创业推出了和老东家完全一样的业务小猪短租,还在新年伊始就和对方抢跑融资的宣传。
6日下午2点,赶集网宣布将其蚂蚁短租业务正式进行分拆,并宣称蚂蚁短租独立获得由优点资本、蓝驰创投、红杉资本共同投资的近千万美元。
戏剧性的一面是,在赶集网对外宣布消息的前2个小时,小猪短租提前宣布自家也获得千万美元级别投资。蚂蚁短租分拆融资的消息原计划于1月7日下午公布,最终赶集提前一天披露,但仍被小猪短租抢了先。
“融资金额相同,但未披露投资方,或有借助赶集东风来炒作的嫌疑。”有业内人士如此猜测。
姑且不论其是否炒作,事件背后却揭示出,蚂蚁短租和小猪短租之间的行业竞争趋于公开化:赶集网CEO、蚂蚁短租董事长杨浩涌(微博)指出,独立的短租平台没戏;陈驰则隔空喊话:分拆后的蚂蚁短租仍没有独立控制权,在团队配备上仍显单薄。
随着双方竞争的升温,此前蚂蚁短租人事动荡的内幕也浮出水面。
战略分歧致蚂蚁短租分裂
腾讯科技独家获悉,早在2012年4月,时任赶集网副总裁的陈驰等人就提议对蚂蚁短租业务进行分拆,但未被通过。不过,当时蚂蚁短租已经受到赶集网整体战略的影响,这为最终赶集网爆发的人事震荡留下了隐患,也为此次最终独立分拆做了铺垫。
2011年年底蚂蚁短租推出时,陈驰开启了蚂蚁短租业务,当时的王连涛还主要负责赶集的团购业务,到2012年初,受市场整体环境影响,赶集网将团购员工调整至蚂蚁短租业务,共享双方资源,王连涛和陈驰共同负责蚂蚁短租。
但仅仅半年后的2012年6月,王连涛和陈驰一起从赶集网离职。蚂蚁短租早期团队有近150人,其中近100人的线下地推人员在2012年3月全部裁掉。到了去年6月份,蚂蚁短租业务的产品、技术、运营团队又走了近40人,流失率达到80%。据了解,眼下,蚂蚁短租的运营人员多为后进来的新人。
短租业务是2012年赶集网最核心的产品项目,为何在运营半年后团队就遭瓦解?问题就在于内部在发展战略上出现了分歧,投入产出是矛盾的焦点。
速度在蚂蚁短租初期成为压倒性的任务。“一年内要覆盖30-50个城市”陈驰回忆说,“当时上面说要速成,可以不用过多考虑成本。”事实上,赶集网曾号称给予短租业务投入资金2000万美元。杨浩涌也高调表示过,在短租业务投入上不封顶。
但很快杨就意识到问题:蚂蚁短租业务当时投入太大,入不敷出。“用20元的成本换来10元的营收,投入产出比没达到预期,我不认可,而且当时蚂蚁短租的平台上还存在着合作商家作弊的行为,有些都是房东自己下的单。”
赶集此前做的团购业务没能让其赚到真金白银,而蚂蚁短租烧钱后又没能迅速见效,这使杨浩涌失去了耐心。知情者称,杨认为短租业务没有物流、仓储,不需要太多的地推队伍,于是2012年3月份,蚂蚁短租对团队做出调整,近百人的地推队伍解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