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收货款成凶手
星晨急便自成立以来波折不断,2010年便有快递业内人士向本报记者爆料指责该公司内部管理混乱、资金链危急,甚至直言这家公司“扛不了多久了”。
但当年年中阿里巴巴的入股似乎缓解了危机,但这家打出“云快递”概念并以加盟方式扩张网络的公司一直以来负面消息仍然不断出现,其中对其加盟制度以及代收货款为主的业务诟病最为显著。
“很多民营快递公司都是加盟制,为什么就星晨急便出了这么多问题?显然是管理上有缺陷,”一位快递业资深观察人士对本报记者表示,“正因为管理混乱,所以代收货款的业务就成了一颗********。”
“很多加盟商看中星晨急便的运作模式以及阿里巴巴入股后在电子商务方面的发展潜力,但在实际运作过程中发现其业务量远不如其他民营快递公司,于是时常会出现加盟商拿到代收货款之后卷款跑路的情况,不仅给星晨急便品牌带来极大的负面影响,更造成许多账务上的纠纷,”前述快递业资深人士对本报记者表示,“这也从一个侧面显示出公司管理的混乱,业务流程以及加盟商管理上的混乱。”
在电子商务高级顾问武威看来,星晨急便从业务规划和前期的发展来看属于典型的中国式电子商务公司思维,炒概念、迅速扩张、烧钱、无法控制和落地执行。星晨急便所说的“云物流”的概念,是从“云计算”借用来的,在世界范围内没有成功的实践。号称的数千个营业网店,基本上都是加盟商,完全是商业合作关系。代收货款的业务也不比简单的搬箱子,需要信息流、物流和资金流的高度整合,没有一个成熟且高效的信息系统作为基础,仅在途资金就足以毁了企业,1亿多的投资能烧一年,已经是个奇迹了。
而在前述星晨急便前任高管看来,星晨急便最大的问题在于陈平过于急躁,公司扩张太快管理无法跟上。而从业务结构上看,“如果不做代收货款业务可能根本撑不到现在。”
陈平:解释没意义
“跑路”三日后坦露心路历程
本报记者王潇雨北京报道
从3月4日晚公司被曝“将要解散”之后就一直“消失”的星辰急便创始人陈平,在“闭关”三日之后终于愿意出来直面外界的质疑。本报记者在此前多方联系未果的情况下,于3月9日下午接到陈平打来的电话,坦诚地向记者讲述了自己这几天来的心路历程以及公司现状和对未来的想法。
闭关三日
《华夏时报》:从3月4日这件事传出来到6日这几天你都没露面,于是外界认为你“跑路”了,当时你在做什么?为什么不愿意出来面对公众?
陈平:我并没有跑,一直在处理关于此事的各种事务。在风口浪尖上我觉得自己没必要出来,这样只会把事情越搅越浑。这种时候解释也没意义,只能先把自己需要处理的事情赶快处理好。
《华夏时报》:正因为“消失”了两天,事态迅速扩大并难以控制,你是否后悔没及时出面来应对?
陈平:这件事涉及到鑫飞鸿,涉及到宅急送,涉及到阿里巴巴,涉及到国家邮政总局,涉及到我们的客户和员工,既然关系到这么多方面,我作为矛盾的主体人物出来凑这个热闹,我真的不知道怎么去说。如果我替自己辩护,涉及到的那些方方面面能认可我所说的么?如果我不替自己辩护,大家能认可我么?如果我把责任都揽到自己身上,大家也未必能原谅我。这种时候不管我显出真实或者虚假,都不可能被认同和理解。
《华夏时报》:网上流传关于公司状况的短信来源是什么?
陈平:我并没有发那条短信,我也不知道是谁发的。我在公司内部跟一些员工交流时透露了公司目前状况的信息,与短信上所说的出入不大。但这些是公司很核心的一些问题,肯定不适合对外公布。
翻身后不会走老路
《华夏时报》:公司目前资金状况到底是怎样的?是不是已经像短信上所说的那样一无所有?
陈平:我们目前的资金情况比较复杂,简单说就是类似于三角债,我们有欠别人的,也有别人欠我们的。目前我们主要工作就是要梳理账务,但我们决不是赔得什么都不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