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雅虎新总CEO MarissaMayer上任,打算动用公司的现金储备为雅虎所有员工配备iPhone。大家马上意识到,她的用意是更好地对员工做监控。
这其实触动了不少人的痛点。像对销售外勤人员的GPS定位,还有拍门头照等做法,这些对员工直接或者间接的管控对我们并不陌生。国内也有公司给员工配备硬件,内置一些管理软件,只是配的是小米手机。
但是,员工不傻,这种换汤不换药的做法,本质上还是一样硬邦邦冷冰冰的。真能解决问题吗?
我有一个朋友做房地产销售,她说他们的销售人员特别愿意把自己的客户情况告诉自己的主管,因为每当他们做业务遇到难题的时候,他们的销售主管总能帮他们拿下客户。
这让我想起前几天,快鲤鱼上发表的一篇文章《互联网创业者注意了:服务虚拟化是未来》,里面讲到一个观点:“未来的产业大多是做精神管理的……进入了信息化后,所有的东西都可以作为一种服务,产生了一种普遍的服务化倾向”。再联想起这个案例,我颇有感触。如果能把一种单向的管理变成双向的服务,工具的作用才能发挥出来,这不仅针对企业内部管理,也是一种产品开发的思路。
Salesforce类的CRM、云计算和网络社交型企业解决方案这类的产品是一个很大的进步,它为企业内部和外部的沟通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工具,使大家能够通过新的方式与客户、职员以及对业务有所影响的所有人进行交流。一方面,能够通过社交网络获取潜在客户信息创建社交简档,并获得全面的信息,以便确切了解人们的所需所想。在企业内部至少提供了一种平等便利的沟通方式,做到实时协作,用我们的话说,就是众人拾柴火焰高。
但这还只是一个浅层次的服务。之前采访上海一家提供企业文档管理云服务的企业时,他们就谈到,“企业面临很多问题是我们软件没有办法解决的,其中一个就是企业有一个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矛盾。”这里说的矛盾,其中一个突出的表现就是,这样的软件老板喜欢,员工不喜欢。不是你拿出一个沟通的工具,我就愿意与你沟通的。根本还是没有解决员工的动力问题。像CRM系统的使用,也有这个问题,我为什么要把客户的信息在CRM系统上记录的那么清楚啊?我走了,客户信息又带不走。
所以,为什么员工没动力?说白了,买这些软件、硬件的钱是老板掏的,但使用的主体不是他们,老板喜欢不等于使用的人喜欢,更何况在企业中他们常常还会有种对立的情绪。所以,这些工具还只是一种单向管理。如果企业主能把服务融入管理,深入员工的工作环节,提供能帮助他们省时省力地解决问题,提高业绩的工具,间接地帮助老板考核员工业绩,我相信这样的产品会更有助于企业内部管理。对于产品开发来说,以服务的意识,为员工比如销售、库存管理提供解决方案,这才能激发企业中双方的正向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