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此次业界的质疑,360认为纯系百度“污蔑”。360方面表示,其网站后台、订单等敏感数据在每个搜索引擎中都是存在的。百度通过人为设置钓鱼陷阱网页来污蔑360上传用户数据,目的是为了阻止360进入搜索领域,维护其市场地位。
不过,很多的中立行业观察人士认为,该事件的重心并不在口水仗,而是作为“行业自律”的Robots协议是否需要更强有力的法律约束?
资深互联网观察家洪波指出,搜索引擎无视Robots协议,直接抓取未经授权的信息数据,这样的行为如果不能从法律和监管上及时制止,将引发行业大乱。”
鉴于国内像360和搜狗这样既做浏览器又做搜索的公司比较少,可以对比同样既做搜索引擎又做浏览器的巨头:谷歌。
一位浏览器技术人员对《每日经济新闻》表示,谷歌的Chrome浏览器也会根据用户访问的历史记录在首页给出“最常访问的网站”,但不会优先出现在搜索结果中。
实际上,在“3B大战”进入第二轮时,国内互联网大佬的态度已经发生了转变。
搜狗CEO王小川表示,欢迎360做搜索,行业更加开放,给网民更多选择。而在此之前,王小川对“3B大战”的态度是“进攻百度防范360”。
目前尴尬的是,Robots协议并没有上升到一定的高度。此前有消息称,政府相关部门已找百度、360、搜狗各方了解事态进展,希望能够从中调停,并防范整个事件升级。从目前情况看,相关部门正在对360违反Robots协议的事件进行研究。
“所谓Robots协议,其实就是谷歌自己制定的一个协议规范,并不是各大搜索厂商的共识或统一的协议,也从来没有任何一家国内搜索引擎服务商公开承诺遵守Robots协议或签署类似的协议或声明。”所以说,Robots协议连个行业规范都算不上,更别说什么国际标准了,即便在美国,也只有Google把它当回事。“上述不愿意透露姓名的浏览器技术人员表示。
“云”与“端”的较量
主打云概念的搜索巨头百度,与以客户端为武器的360交战,颇具深意。
事实上,百度之所以取得目前的搜索市场地位,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其一直在布局中文内容平台,包括知道、百科、贴吧等。百度的“护城河”在“云”,本质上是一家媒体,其战略思路不是仅提供单纯的搜索,而是从具备分类、整理的搜索引擎转化为提供、组织内容的平台。
“在单纯的搜索技术提高前景有限的前提下,提供大量的内容使百度具有了巨大的用户黏性和流量来源。即使用谷歌搜索,首页结果里也有大量的百度知道,百度百科与百度贴吧的内容。”曹悦平表示。
事实上,早在2009年李彦宏就曾说过,百度不是搜索引擎,而是第一中文媒体平台。而在刚刚结束的百度一年一度的世界大会上,李彦宏首次将云存储、大数据智能、云计算三大核心云能力开放出来。
在曹悦平看来,在云端发力的好处在于,直接获取的大量内容和用户数据对后来者筑起了“护城河”。但百度多年来在客户端领域一直缺乏具有影响力的产品,这恰好是360此次进攻百度的机会。
相比之下,360的竞争优势完全在“端”——靠浏览器和安全卫士来占领市场。
“360的端模式,相对于百度的云模式,在产业链上处于下游。”曹悦平指出,360的风险在于,一旦再出来一个黏性比它更大的客户端,比如Windows8如果内置了安全软件,那么360就危险了。
在新进入的搜索领域,360的份额正在迅速下滑。CNNIC最新的统计数据显示,8月27日~9月2日一周,360搜索覆盖中国网民比例已由上周13.04%降为11.61%,覆盖人数由3420万降为3052万,用户减少368万。无论用户覆盖率、搜索次数和PV占比,360搜索都远低于搜狗、搜搜等。同时数据显示,360搜索用户搜索次数和PV值比例仅为2.22%和1.47%,明显低于其他搜索引擎,表明使用360搜索的用户的使用频率和深度都很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