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neast
财经 | 宏观 | 国内 | 国外  投资 | 风投 | 天使 | 私募 | 产业 | 并购 | 投行  证券 | 金融资本 |  创 业 板 
商机 | 公司 | 产品 | 供求  学院 | 创业 | 管理 | 连锁 | 投行 | 理财 | 贷款  机构 | 投资机构 |  外商投资 
服务 | 展会 | 招聘 | 名录  市场 | 项目 | 投资 | 专利 | 技术 | 产权 | 连锁  互动 | 创业社区 |  有问必答 
您当前位置:中国创业投资网 >> 新闻频道 >> 产经新闻 >> IT数码 >> 浏览文章

这些年,我们一起追手机

2012-7-9 5:57:31中国企业家 【字体:

今天,手机行业突然闯进了一群陌生人,他们既不懂TFT与AMOLED屏幕的区别,也不知道高通和联发科的处理器都有哪些特点,却不停地指手画脚。他们说,他们懂互联网。这个世界到底怎么了?

其实,这不过是跨界革命的必然结果。纵观各个产业的发展历程,跨界往往与很多大的创新联系在一起。最典型的就是横跨科技界和文艺界的史蒂夫·乔布斯和他所领导的苹果公司了。没有音乐和消费电子的跨界,iPod不会诞生;没有通信和互联网的结合,iPhone也不可能取得如此大的成功。在这个十倍速的年代,行业界限已经变得越来越模糊,随时都有可能进来个陌生人解构整个行业。

过去的手机行业也是如此。自从1973年摩托罗拉工程师马丁·库珀发明了第一部手机之后,这个行业已经多次被跨界选手颠覆。手机鼻祖摩托罗拉称雄于模拟时代,却在数字时代被卖木材的诺基亚反超;在华强北原来攒玩具的山寨雄兵的冲击之下,西门子、爱立信、阿尔卡特等手机豪强纷纷落马;2007年之后,行业老大诺基亚又被“卖MP3”的苹果打得节节败退。

因此,永远不要低估跨界的威力。当一个行业陷入困境之时,往往也是跨界突破之时。

今天,中国的手机厂商陷入了集体的困惑之中:过去20年里,中国手机市场经历了一轮轮的高潮和低谷,诞生了一代代的豪杰:第一轮的代工热潮诞生了东信、首信等国产品牌;第二轮的渠道变革催生了波导、TCL等手机中的“战斗机”;第三轮的山寨革命培养了金立、天宇朗通、OPPO等新锐;第四轮的3G智能普及浪潮崛起了中兴、华为和联想……但是,这些手机厂商就像拳击台上短命的“一代拳王”,往往会在下一轮变革到来之际走向沉沦。

2010年4月,联想第一代乐Phone发布的时候,当时的联想集团董事长柳传志也曾扬言挑战苹果,如今已成笑谈。大浪淘沙之后,全球智能手机市场上,苹果和三星竟然以50%的收入占据了90%的利润!

中国手机厂商的位置又在哪里?对于中国手机厂商来说,也许只有两条路可走:

一条路就是集中资源突破核心专利和核心技术。不过,对于基础研发能力孱弱的大多数中国手机厂商来说,这恐怕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另一条路就是跨界创新。回到用户,从这个原点开始创新。中国手机厂商必须意识到,智能手机不再是只能打电话发短信的移动电话,它已经变成了能够为用户处理几乎所有互联网服务的智能终端。因此,好的互联网服务才能黏住用户。产品是全球化的,服务则需要本地化,而本地化一向都是中国本土互联网服务商的优势所在——在中国互联网服务的所有细分领域,排在第一位的几乎都是中国本土互联网公司。

如果将本土的移动互联网服务,与全球的设计和制造资源结合起来,将会产生怎样的化学反应?它能否重构全球手机产业的版图?我们不得而知。不过,既然跨界创新能够带来无限可能,为什么不试一下呢?

周鸿祎佯攻手机

奇虎360进入手机市场,让我们看到了互联网和手机这两个过去没有交集的行业,如今如何被对方深刻地影响,又是如何融合在一起

四年前的中国曾掀起过山寨手机的热潮,人们的手里拿着走马灯手机,播放着震耳欲聋的《月亮之上》。此后山寨式微,城市的各个空间里,到处弥漫着马林巴琴声(iPhone默认的手机铃声)。

今天,一位互联网狂人准备进入这个变化莫测的市场,他就是奇虎360董事长周鸿祎。最近一段时间,几乎成了“空中飞人”的周鸿祎先后拜访了华为、TCL、海尔等各大手机厂商,会见了任正非、李东生等商界领袖,努力游说他们加入“360特供机”的行列。他的努力已经初见成效。6月底,奇虎360与TCL阿尔卡特联合推出了一款高性价比的智能手机。双核1.2GHz处理器、4.5英寸超大视网膜屏、500万像素摄像头、Android4.0操作系统……这款手机的硬件配置可谓不低,售价却只有1699元,全部通过电商渠道销售。周鸿祎给它起了个响亮的名字—AK47,身为CS迷的他一直对前苏联出产的这款寿命最长、性能最稳定、应用最广泛的****情有独钟。

不过,他的武器库中可不止这一支****。在暑期的七八月里,360还将联合海尔、华为推出至少两款高配置手机,定价仍然直指1000-2000元的主流价格区间。“我的包里还有好几部手机。”周鸿祎指了指自己的旅行包,对于手机,他显然还有更大的企图。

说起互联网公司做手机,360既不是头一个,也不是最后一个。在此之前,互联网巨头谷歌先后推出过几款Nexus系列手机,国内互联网公司如小米、百度、阿里巴巴、盛大、腾讯也通过不同的方式杀入了手机行业,他们或推出自有品牌,或与手机厂商联合定制。而坊间传说,网易、人人等公司也正在磨刀霍霍,随时准备推出自己的手机。

对于周鸿祎来说,这个行业早已经从蓝海变成了红海。既然如此,一向对形势判断精准的他,为什么又要迫不及待地进入,他究竟想要做什么?

流量,还是流量

“在这里我要纠正一下,我们自己并不做手机,也不卖手机。更准确地说,我们是把360整个的互联网和用户资源跟手机厂商合作,帮助他们推出高性价比的手机。”虽然已经与合作伙伴推出了360特供机,周鸿祎却仍然义正言辞地声明:360不“做”手机。

在如火如荼的移动互联网,360的位置在哪里?这个问题,周鸿祎其实已经思考了半年之久。早在去年冬天,一些360员工发现,老板的手里除了常用的E71和iPhone之外,又多了好几部手机,其中甚至还出现过接近6英寸的巨屏山寨机。

360的商业模式其实非常简单,就是扼住互联网的入口,做流量批发生意。但是,手机正在改变互联网这条大河的流向。前不久,根据IT服务机构Pingdom的分析,在过去18个月内移动互联网的流量增长了近10倍,已经占到了整个互联网流量的10%以上,而流量的高速增长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智能手机的普及。据市场调研公司Canalys调查,全球智能手机的销量在2011年超越了电脑。在中国,智能手机同样出现了爆炸性的增长:今年第一季度,中国市场上销售了2895万部智能手机,比去年翻了一番以上。

周鸿祎的问题也就转化成了:360如何在移动互联网上占据有利的入口、控制足够多的流量,正如它在PC互联网上所做的一样。在此之前,通过自主开发和收购,360已经在移动互联网领域布下了手机卫士、手机桌面、手机浏览器、口信等众多棋子,但是与PC领域360安全卫士、360浏览器和360网址导航绝对的市场领先地位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与360在PC互联网上浑然一体的商业模式相比,这些散落的棋子也没能串联起来,构筑360在移动互联网上的胜势。

首先要做的事情就是大幅度提升360移动互联网产品的装机量和市场占有率,而这在很大程度上要依靠预装市场。与成熟的美国市场不同,中国互联网市场还存在众多的“小白”用户,他们对互联网产品更多的还停留在厂商提供什么就用什么的阶段。当年,周鸿祎创立的3721也是通过电脑预装市场获得了庞大的用户,而简单如hao123这样的网址导航网站也能够通过预置浏览器默认主页获得巨大的成功。对于这些过去发生的事情,这些年来一直在做互联网流量生意的周鸿祎显然了熟于心。

因此,360下一步要做的事情自然就是尽快与各大手机厂商结盟,从而将旗下尽可能多的互联网软件装到这些手机里面。由此,360就能够有效复制在PC互联网上驾轻就熟的商业模式。

分享到:


网友评论:

  • 阅读排行
  • 本日
  • 本周
  • 本月
关于我们 | 免责条款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帮助中心 | 会员登陆 | 友情链接 | 订阅RS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