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马逊中国总裁王汉华曾在公开场合表示,中国出版业“山头”太多,影视改编权、数字出版权等复杂状况是kindle入华的主要障碍。
亚马逊kindle没进中国,却也引起了国内企业对于电子书市场的垂涎。汉王科技、盛大文学、当当网等陆续切入了这个市场,但是没有一家企业能够真正成功模仿亚马逊模式,它们通常在终端、用户、内容的某一方面存在短板。
多看和这些企业相比,最终模式虽然雷同,但发展之路却又大相径庭:以推出中文阅读系统起家,在积累一定规模的用户之后,推出电子书城,直接向服务的群体销售电子书。
“多看书城可以理解为一种用户服务,我们对其商业收入看得不重。一个企业对社会、对读者没有益处,就算赚到钱也不长久,但如果你为用户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又怎么可能不赚钱?”胡晓东说。
实际上,多看并没有把宝全部压在kindle平台上,他们也拓展至iOS和Andriod平台,推出阅读软件及电子书服务。此外,多看推出了针对AppleTV的中文操作系统。
多看会沿着内容再往上游走——做一款硬件终端吗?胡晓东表示:“条件成熟自然会上,条件不成熟上也没用。”
2011年3月,多看曾联合爱国者、百度推出过“百看”阅读器,但随着国内电子书市场的急剧冷却而夭折。“我们得出的教训是:阅读器是整个数字出版生态链中的一个环节,其它环节不成熟,做硬件也是空中楼阁。”胡晓东说。
由于多看阅读软件主要在kindle上运行,则也引发了外界对于其是否会侵犯亚马逊权益的担忧。胡晓东强调,固然多看系统基于破解、越狱后kindle,但破解、越狱行为不是多看做的,多看阅读系统是完全自主知识版权的独立阅读操作系统,与kindle原生系统毫无关系。“安装多看阅读系统是用户的自主选择,不违背任何法律法规。”
草根站——爱看豆
与正规军多看相比,爱看豆(谐音ikindle)则是一个地道的草根网站。爱看豆创始人李峰至今还在法国留学,他创建这家网站最初也只是因为兴趣。他说,“我买了一台Kindle,闲着没事儿就做了一个朋友间共享的网站,结果用户越来越多,不可控制。”
李峰透露,爱看豆注册用户已经超过10万,日PV超过1.5万,用户平均停留时间约为10分钟。目前,爱看豆正靠着热心用户的“捐赠”和GoogleAdSense广告平衡运营成本。
与多看书城上免费电子书和收费电子书并存的情况不同,爱看豆上的电子书全部都是免费,贡献者主要来自用户。
不可否认,这游离在一个灰色的地带上,版权的问题可能会让这个kindle爱好者的聚集之地瞬间成为“空城”。一个值得一提的小故事是,最初爱看豆采用了ikindle.mobi域名,但后来被亚马逊警告涉嫌侵权后,被迫改成现在的iKandou.com。
“免费的电子书只是权宜之计。国内的电子书市场很混乱,偏偏用户的需求却很大。所以我们在寻找一些和作者直接合作的契机,慢慢地扩展我们的付费电子书。”李峰告诉新浪科技,“付费电子书是大势所趋,我们愿意从这儿开始去做一些努力。”
直接与作者签约是亚马逊非常热衷的合作模式,因为这种模式打破了原有以出版商为核心的架构。易凯资本CEO王冉曾对亚马逊的这种模式有过评论,他在微博上表示,“他们先是让传统书店无路可走,现在又要让出版社和经纪公司陷入四面楚歌。他们对世界的看法是:在图书领域,只有两个环节是不可或缺的作者和读者,其它一切都可有可无。当然,他们真正想说的是:作者、读者和亚马逊。”
李峰对新浪科技说,“很多人其实还是愿意付费买电子书的,但是大多数的付费电子书因为出版商的关系,价格会稍微提高一些。我们未来更倾向于和作者直接合作分成。”不过对于爱看豆而言,一个较为现实的问题摆在眼前:在平台尚没有达到规模之前,作者可能很难动心。
作为全球最大的社交游戏公司zynga有一个营销理念是:只要做大河(Facebook)里面的大鱼就成功。亚马逊的kindle平台显然已经成为一条电子书的大河,多看与爱看豆能够做逆流而上的大鱼吗?无论结果如何,它们为国内电子书行业的探索与发展提供了参考的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