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太科技的收入也较去年末略有提升,等到本周三公布最新季报时,该公司CEO刘思诚也有望发布不俗的业绩。
但元太科技并未将未来寄望于消费者购买更多的电子书阅读器,而是着眼于教育等其他行业,将此作为关键的增长领域。
该公司已经开始重点增加教学功能,例如,方便老师控制学生可以查看的页面,避免他们提前翻到答案页。亚马逊本周也开始以高折扣面向美国学校推广Kindle。
但这仍是一场艰难的战役。首先,苹果已经在美国市场先行一步,号称数字书店中已经拥有全美80%的基础课教材。而且,尽管教育机构正在投资电子书,但却未必会投资电子书阅读器这种硬件设备。
例如,在新加坡,有一所大学的图书馆将95%的预算投入到电子书领域,Kindle至今仍未进军该国,表明这类电子书并未着眼于某一类设备。
元太科技还希望将技术推广到电子书阅读器之外的其他设备中。过去几年来,元太科技的显示屏已经被手表、三星手机键盘和优盘采纳。在2011年的日本地震和海啸中,当其他需要使用电力的显示屏失效后,仍有一块电子纸标识牌“幸存”下来,继续显示紧急联系信息和路况信息。
佩鲁文巴奔波于世界各地的科技展会,希望利用各种原型产品吸引制造商的关注,从内置电子书阅读器的乐谱架到交通信号灯。刘思诚说:“我已经跟我们的人说过,5年内,非电子书阅读器应用将达到与电子书阅读器相同的规模。”
分析师认为,这很有意义。“我们已经下调了对他们的预期。”市场研究公司LuxResearch分析师乔纳森·梅尔尼克(JonathanMelnick)说,“但我们认为这项技术仍有前景,只不过不再着眼于电子书阅读器市场。”
老气横秋
iPad等平板电脑的阅读体验也十分出色
但并非所有人都如此乐观。元太科技不仅无力应对平板电脑的崛起,其自身的创新也已经放缓。
尽管新版Kindle的屏幕刷新速度快于早先的版本,但批评人士认为,与苹果或三星的平板电脑放在一起,这种设备仍然显得有些老气横秋。
“我最近几年没发现这项技术有任何改进。”富邦证券分析师卡尔文·邵(CalvinShao)说。
元太科技本身的发展历史也难以令人鼓舞。电子墨水技术花了很长时间才获得市场认可:自1970年代开始,施乐一直在尝试这一技术,直到1990年代末,物理学家约瑟夫·雅各布森(JosephJacobson)才想出将黑色染料与白色二氧化钛颗粒在微囊中混合,然后通过电泳让微囊在屏幕上组合成不同的形状。
在此之后,他花费1.5亿美元、耗时整整7年才在他创办的元太科技内开发出了首款电子书阅读器。两年后,该公司最终为首位客户索尼攻克了生产问题。后来,在亚马逊的努力下,公众才逐渐接受了电子书阅读器,通过无线网络即时下载电子书。
元太科技表示,该公司的发展并未受阻,今后还计划在新的行业扮演更重要的地位。“在新产品中,我们将不再是零部件企业。”刘思诚说。
但在达特茅斯学院塔克商学院的阿尔瓦·泰勒(AlvaTaylor)看来,元太科技的成功几率十分有限。“对于正在为自家技术寻找解决方案的企业而言,成功几率非常低。”他说。(书聿)